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根据图14的内容判断其属于操作系统的哪种文件目录管理方式,并简述该方式的优点。

多层目录模型拆分 java 多级目录结构的好处_职场和发展

 图中所有文件采取分级、分层的方式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树型的层次结构,且在整个树型结构中,当前分区只有一个根目录(树根),其他目录、文件均以根目录为起点,挂接在根目录下,故该操作系统采用了树型目录结构(也称多级目录结构)进行计算机文件的组织与管理。
树型目录结构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便于文件的管理与保护;②多级目录结构有利于文件的分类;③可以解决重名问题;④提高文件检索速度和文件系统的性能;⑤能进行存取权限的控制。

 17.为了传输文件方便,小光用直连的方式将做好的双绞线直接接在安装了Windows 系统的计算机的网卡上,结果发现两台计算机没有连通,不能传输文件。请帮助小光从硬件连接软件配置两方面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各列举2个原因)。

硬件方面:
(1)制作的双绞线线序错误。双绞线分为直通线交叉线,直通线用于连接不同的设备,交叉线用于连接相同的设备。双机直连应使用交叉线,交叉线一端采用568A线序标准,另一端采用568B线序标准。
(2)网线两端水晶头存在问题。在制作双绞线时未固定好水晶头或水晶头与网卡接口连接处松动。
(3)网卡硬件故障。网卡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双机直连失败。
软件方面:
(1)未设置IP地址,或IP地址设置冲突
(2)未将两台计算机设置为同一网段。双机直连时,两台计算机必须位于同一网段才能互连成功。若是共享上网,需要将作为客户机的网关地址设置为主机的IP地址。
(3)未设置计算机名与工作组。双机直连时,要在每台计算机设置计算机名后,将两台计算机设在同工作组内。

18.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特质的同学分组。请简要回答“异质”之“异”体现在何处及这样分组的益处。

 “异质”之“异”体现在分组后的每个组内的成员,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这样分组的益处:①“组内异质”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②“组间同质”保证了组际之间的均衡性,组际间活动进度相对统一,有利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公平竞争;③符合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9.案例:
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整节课涉及的插入操作步骤,蒋老师和秦老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总结:
蒋老师鼓励学生把其中的关键步骤串编成小口诀进行总结,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兴致盎然。有一组学生串编的口诀朗朗上口,“插入按钮点进来,相应文件迅捷按,选中目标点确定,画面声音齐并茂”。这样,学生非常清晰地记住了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的关键步骤。
秦老师则展示了一张图表请学生完成,如下表所示。同样地,对于操作步骤,学生也掌握得非常扎实。

多层目录模型拆分 java 多级目录结构的好处_windows_02

  随后蒋老师和秦老师在检查学生提交的自拟主题的多媒体作品时,发现很多作品存在页面布局不合理,插入图片与主题不相关等问题。

课后,两位老师交流了学生作品情况后,开始对教学进行反思。他们对各自使用的总结方法给予了肯定,但看到学生作品问题都觉得本节课教学有待改进。

问题:

(1)这两个教学片段属于课堂教学的什么环节?(4分)分别说说蒋老师与秦老师的教学方法起到的作用是什么。(6分)

这两个教学片段属于课堂教学的总结(课堂小结或称归纳总结)环节。
蒋老师采用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将插入操作的关键步骤串编成小口诀进行总结,对学生思维进行了发散,方便学生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插入操作的关键步骤。
秦老师采用的是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的方式,既给学生总结插入操作的关键步骤提供了模板,指明了学生探索的方向,又利于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完成表格后,直观地感知插入图片、声音、视频时具体操作步骤的异同点,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勤于实践的精神。

(2)针对学生作品的问题请你给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针对学生作品存在页面布局不合理、插入图片与主题不相关等问题,改进教学的建议如下。
①课堂教学新增“页面布局讲解”的环节。通过系统地讲授页面布局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知识建构,安排适当的练习强化学生对页面布局的理解。教师在学生练习环节巡视指导,对共性问题统一解答,对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②课堂教学新增“作品评价”的环节。教师可事先准备评价量表,量化的指标可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学生重视页面布局,插入图片时有意关注图文是否相符。在学生作品创作完成后,引导学生开展自评、组内和组间互评,由学生讨论并补充完善评价量表,推选出优秀的作品,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归纳总结优秀作品的特点,强调页面的合理布局和图文相符的重要性。

20.案例:
在“WPS演示文档”单元的学习中,“插入图形”是其中的重要一课。王老师采用“古诗配画”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同学们完成一首古诗的录入,并配上相应插图。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学习任务,王老师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进行一次“自我追问”。三个任务完成后,再进行“整体性反问”,如下表所示。同学们完成作品后,王老师展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提出了有待改进的作品的修改建议,最后帮助同学们对知识要点与学习过程进行梳理。

表2任务设置及自我追问 

多层目录模型拆分 java 多级目录结构的好处_网络_03

多层目录模型拆分 java 多级目录结构的好处_其他_04

 问题:

(1)同学们的“自我追问”与王老师展示作品属于何种评价,分别对教学起到什么作用?(10分)

(1)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同学们的“自我追问”属于自我评价,王老师展示优秀的作品属于他人评价(教师评价)。
①自我评价又叫内部评价,是指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而进行的自我评价,比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态度、方法等方面表现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主动去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寻找问题,关注自身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自身更好地学习。
②他人评价又叫外部评价,是指评价对象之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活动,比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等。王老师对学生作品评价后,选出优秀作品,提出有待改进的作品的修改意见,既使作品被评为优秀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加强学习的动力,又使存在不足的学生及时获得指导,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2)对比同学们的“自我追问”,请说明“整体性反问”的目的是什么。(10分)

 学生的“自我追问”是使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能及时地对自身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自评和自查,对自身当前学习状态有清晰的认知。“整体性反问”则是让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后,全面了解自身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得到总体的学习反馈。学生可以根据“整体性反问”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根据“整体性反问”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安排下一步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21.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①随着因特网和手机的普及,电子邮件、QQ、微博等软件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的交流方式。②本节课涉及的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网络交流”一节,内容包括电子邮件、在线即时交流、网络新媒介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书写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掌握以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方法体会QQ在群体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且大多数有QQ聊天经历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编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5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网络的即时交流和非即时交流工具重点了解其中代表性交流工具即电子邮件和QQ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书写电子邮件地址理解电子邮件格式含义掌握以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学会利用QQ所具有的群聊共享文件等群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等过程,掌握网络资源共享和即时、非即时通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体会QQ在群体交流中的作用,感受网络通信工具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2)利用QQ在线交流工具所具有的群聊共享文件等群功能,设计小组在线合作学习活动。(20分)

小组在线合作学习活动如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建立班级QQ群

2.根据章节结构合理组织并上传教学资源

1.申请QQ账号,加群

2.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浏览、选择和下载课程学习资源

1.利于开展后续的网络教学活动

2.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基础合理开展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

1.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交流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共同讨论。如讲授“网络交流”一课,可设置小明要和远在国外的朋友交流,可采用什么通信工具等情境导入
2.新课讲授
通过QQ提供的群课堂功能或共享屏幕功能进行在线授课,可选择同步开启或关闭聊天室,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授课结束后,对个别有问题学生通过群成员私聊辅导,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授。如“网络交流”课,讲授电子邮件、QQ功能等知识性内容时可采用上述教学安排

3.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合理分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网络交流”一课在讲授电子邮件相关内容时,可布置组员之间互发电子邮件的任务;讲授QQ群聊共享功能时,可布置下载群文件内容,组员之间互相进行文件传输、远程协助操作的任务等。学生操作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总结相关操作的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组间互评,最后教师总评

4.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对具体操作进行归纳总结,对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合理补充拓展提升内容,下课前可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

1.学生通过QQ的群聊功能讨论交流

2.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记录自身疑惑,及时提问解决

3.建立讨论组,按教师要求合作完成相应的小组实践任务,积极参与小组群聊,组内总结,组间互评

4.认真倾听,记录本课重难点,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性地学习拓展提升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和学习指导,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有效将共性讲授与个性辅导相结合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总结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未掌握知识点,对已掌握部分可加深记忆;拓展延伸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满足其学习需求必要的课后练习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