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是典型的key-value存储的内存数据库,在工作中即便没有使用过,也应该多多少少听说过它,特别是在一些高流量,高并发的场景,更是离不开redis,redis已经慢慢成为了互联网技术的一个标配。

     说到redis的数据结构,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Hash(哈希),Set(集合)和 Sorted Set(有序集合),其实这些只是 Redis 键值对中值的数据类型,也就是数据的保存形式,而这里要表达是redis的底层数据结构,也就是支撑数据类型的底层结构。

     简单来说,redis底层数据结构共6 种:简单动态字符串(SDS)、双向链表、压缩列表、哈希表(字典)、跳表和整数数组。它们和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redis底层是b树 redis的底层数据结构_链表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String 类型的底层实现只有一种数据结构(简单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而 List、Hash、Set 和 Sorted Set 这四种数据类型,都有两种底层实现结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一种数据类型底层由多种数据结构来支撑的目的是什么?本系列将会对6个数据结构一一进行分析:

  1. 简单动态字符串
  2. 链表
  3. 字典,底层用哈希表实现
  4. 跳跃表
  5. 整数集合
  6. 压缩列表

附录:

redis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redis/redis.git

本系列都是针对 redis 4.0来分析,其他版本可能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