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实验对象
  • 实验环境
  • 实验原理
  •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
  • 小结:


实验对象

四台路由器,两台主机

实验环境

GNS3,CRT

实验原理

虚链路

实验目的

通过配置命令使非骨干区域通过虚链路穿越非骨干区域连接骨干区域实现互联互通
虚连接是指在两台ABR之间,穿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转换区域——Transit Area),建立的一条逻辑上的连接通道,可以理解为两台ABR之间存在一个点对点的连接。“逻辑通道”是指两台ABR之间的多台运行OSPF的路由器只是起到一个转发报文的作用(由于协议报文的目的地址不是这些路由器,所以这些报文对于它们是透明的,只是当作普通的IP报文来转发),两台ABR之间直接传递路由信息。这里的路由信息是指由ABR生成的type3的LSA,区域内的路由器同步方式没有因此改变。
虚连接(Virtual-link):由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有时无法满足每个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OSPF提出了虚链路的概念。
虚连接是设置在两个路由器之间,这两个路由器都有一个端口与同一个非主干区域相连。虚连接被认为是属于主干区域的,在OSPF路由协议看来,虚连接两端的两个路由器被一个点对点的链路连接在一起。在OSPF路由协议中,通过虚连接的路由信息是作为域内路由来看待的。

实验步骤

1.拖拽四台路由器,两台PC机,创建拓扑图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非骨干区域


2.配置实验数据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非骨干区域_02

3.配置IP地址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非骨干区域_03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动态路由_04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_05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非骨干区域_06

4.接下来启用ospf协议,宣告网段在哪个区域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动态路由_07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虚链路_08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OSPF_09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_10


5.检验,发现问题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非骨干区域_11

查看路由表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_12


全都有,其中IA代表的是从域外学习到的,这两个网段都在area 0 内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虚链路_13


没有3.0,4.0,5.0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虚链路_14

没有1.0,2.0,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OSPF_15

没有1.0,2.0

全部都有的是R1,

7.此时给area2 打通一条虚链路,虚链路是双向的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非骨干区域_16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OSPF_17


8.ping一波

ospf非骨干区域的分类 ospf非骨干区域相连_虚链路_18


9.成功

小结:

虚链路用于因当前环境要求,无法直接与骨干区域相连的非骨干区域,虚链路需要双向打通,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