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慢日志
介绍: MySQL 提供的一种日志记录,它用来记录在 MySQL 中响应时间超过阀值的语句,具体指运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值的 SQL,则会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long_query_time的默认值为10,意思是运行10s以上的语句。
默认情况下,MySQL 数据库并不启动慢查询日志,需要我们手动来设置这个参数,当然,如果不是调优需要的话,一般不建议启动该参数,因为开启慢查询日志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影响。慢查询日志支持将日志记录写入文件,也支持将日志记录写入数据库表。
-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查看慢日志
- long_query_time的值 show
-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 查看慢日志是否开启 set global
- slow_query_log=ON; 开启全局慢日志 set global
- slow_query_log_file=’/var/lib/mysql/slow.log’; 设置慢日志的存放 位置 set global
- long_query_time=5 设置生成慢日志的时间
想要永久生效的话 在配置文件中加入以下数据
slow_query_log=ON
slow_query_log_file=/var/lib/mysql/slow.log 自己设置
long_query_time=5
使用explain查询sql的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comic_id,name,pen_name,cover,last_verify_time from comic;
参数分析:
table:表示属于哪张数据表
type:最重要的参数,表示连接使用了何种类型。从最好到最差的连接类型为const,eq_reg,ref,range,index和ALL。
possible_keys: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表示没有可能的索引。
key: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表示没有使用索引。
key_len:使用的索引的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
ref:表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数。
rows:Mysql认为必须检查的用来返回请求数据的行数。
2、count() 和 Max() 的优化方法
(1)优化前,是没有为last_update_time字段建立索引的情况,查询最大的时间戳
(2)优化后,是为last_update_time字段建立索引的情况,查询最大的时间戳
create index update_time on comic(last_update_time);
对比,可以看到,在没有为字段建立索引的情况下,查询时间是11秒多,建立索引之后,查询时间变成0秒了。
所以总结就是,如果经常用于count和max操作的字段,可以为其添加索引。
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是:count() 计算时,count(*)会将这一列中的null值但也算进去,而count(comic_id)则不会将null算进去。
3、子查询的优化
通常情况下,需要把子查询优化为join查询,但在优化时要注意关联键是否有一对多的关系,如果有,是可能会出现重复数据的。所以如果存在一对多关系,则应该使用distinct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