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Count(*)的用法

1.Count的实现方式

  • MyISAM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count(*)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 InnoDB引擎就麻烦了,它执行count(*)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这和InnoDB的事务设计有关系,可重复读是它默认的隔离级别,在代码上就是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也就是MVCC来实现的。每一行记录都要判断自己是否对这个会话可见,因此对于count(*)请求来说,InnoDB只好把数据一行一行地读出依次判断,可见的行才能够用于计算“基于这个查询”的表的总行数。

MyISAM表虽然count(*)很快,但是不支持事务;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虽然返回很快,但是不准确;
InnoDB表直接count(*)会遍历全表,虽然结果准确,但会导致性能问题。

2.InnoDB中Count的优化

方案一: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
可以用一个Redis服务来保存这个表的总行数。这个表每被插入一行Redis计数就加1,每被删除一行Redis计数就减1
但实际上,将计数保存在缓存系统中的方式,还不只是丢失更新的问题。即使Redis正常工作,这个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方案二:在数据库保存计数
把这个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里单独的一张计数表C中,然后在事务中Count,就会实现计数数据和实际数据一致了。

3.不同Count的用法

  • 对于count(主键id)来说,InnoDB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id值都取出来,返回给server层。server层拿到id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 对于count(1)来说,InnoDB引擎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是可能为空,按行累加。

单看这两个用法的差别的话,你能对比出来,count(1)执行得要比count(主键id)快。因为从引擎返回id会涉及到解析数据行,以及拷贝字段值的操作。

  • 对于count(字段)来说:
  1. 如果这个“字段”是定义为not null的话,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判断不能为null,按行累加;
  2. 如果这个“字段”定义允许为null,那么执行的时候,判断到有可能是null,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一下,不是null才累加。

server层要什么字段,InnoDB就返回什么字段。

  • count(*)是例外,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count(*)肯定不是null,按行累加。

按照效率排序的话,count(字段) < count(主键id) < count(1) ≈ count(*),所以我建议你,尽量使用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