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层:通过隧道封装二层帧,在IP可达可实现跨数据中心互通;
虚拟交换技术:实现方式有三种:1. 宿主机内部模拟实现 2.物理网卡实现 3.物理交换机实现(不推荐);
主要的二层网络技术:Trill、SPB。Trill是用来解决园区网络中STP存在的问题,是一种封装技术,是二层封装在二层,需要交换机支持,最多是512台,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
虚拟交换机DVS:横跨多个CNA节点,不同的DVS使用的上行链路端口不同;使用多个DVS的目的是为了隔离或是VLAN池数量不够的情况;
OVS和EVS:OVS是开源的虚拟交换机,支持SDN等;EVS是华为在OVS基础上增强实现的虚拟交换机;他们与DVS的关系是:在VRM上有DVSM,每个CNA上有DVSA,通过这样一种组织方式,将每个节点上的OVS逻辑抽象成一个DVS;
OverLay:分为硬件OverLay、软件Overlay;所谓软件指的是vRouter、vFW、vLB是由软件来实现,在CNA节点内部由VM实现;所谓硬件Overlay,是直接由硬件进行虚拟化实现;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混合OverLay;
虚拟交换:基于宿主机CPU模拟的虚拟交换机进行交换(灵活、功能丰富、IO路径短、可以利用宿主机的大内存提供很大的表空间,对CPU要求较高)、基于物理网卡(性能好,当时SR-IO不支持虚拟化特性)、基于物理交换机(只有华三、思科支持)。一般是基于前两者实现交换;在创建DVS时需要指定交换类型,如普通(由CPU进行交换)、直通(支持VMDQ的iNIC进行交换,一般iNIC支持256个队列)、SR-IOV直通(支持SR-IOV的网卡实现)等,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iNIC不支持SR-IOV;
SR-IOV:真正意义的硬件虚拟化,虚拟出多个虚拟网卡直通给虚拟机使用,里面有两个重要概念:PF(物理功能,Dom0使用)、VF(虚拟功能,VM使用)。
虚拟交换机特性:PortGroup(端口组,相当于一个配置容器),当把某个VM加入到PG中去时,就相当于VSP应用了端口组的配置


https://blog.51cto.com/2036000/234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