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当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可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功能:
RAID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1)通过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减少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了数据存取速度。
2)通过对一个阵列中的几块磁盘同时读取,减少了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3)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原理:
磁盘阵列作为独立系统在主机外直连或通过网络与主机相连。磁盘阵列有多个端口可以被不同主机或不同端口连接。一个主机连接阵列的不同端口可提升传输速度。
和当时PC用单磁盘内部集成缓存一样,在磁盘阵列内部为加快与主机交互速度,都带有一定量的缓冲存储器。主机与磁盘阵列的缓存交互,缓存与具体的磁盘交互数据。
在应用中,有部分常用的数据是需要经常读取的,磁盘阵列根据内部的算法,查找出这些经常读取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加快主机读取这些数据的速度,而对于其他缓存中没有的数据,主机要读取,则由阵列从磁盘上直接读取传输给主机。对于主机写入的数据,只写在缓存中,主机可以立即完成写操作。然后由缓存再慢慢写入磁盘。
优缺点:
优点
提高传输速率。RAID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在RAID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这也是RAID最初想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当时CPU的速度增长很快,而磁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RAID最后成功了。
通过数据校验提供容错功能。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提供容错功能,如果不包括写在磁盘上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话。RAID容错是建立在每个磁盘驱动器的硬件容错功能之上的,所以它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缺点
RAID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2]
RAID1磁盘的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50%(使用两块盘的情况下),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RAID0+1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0+1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 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
RAID级别:
- RAID 0:如果你有n块磁盘,原来只能同时写一块磁盘,写满了再下一块,做了RAID 0之后,n块可以同时写,速度提升很快,但由于没有备份,可靠性很差。n最少为2。
- RAID 1:正因为RAID 0太不可靠,所以衍生出了RAID 1。如果你有n块磁盘,把其中n/2块磁盘作为镜像磁盘,在往其中一块磁盘写入数据时,也同时往另一块写数据。坏了其中一块时,镜像磁盘自动顶上,可靠性最佳,但空间利用率太低。n最少为2。
- RAID 3:为了说明白RAID 5,先说RAID 3.RAID 3是若你有n块盘,其中1块盘作为校验盘,剩余n-1块盘相当于作RAID 0同时读写,当其中一块盘坏掉时,可以通过校验码还原出坏掉盘的原始数据。这个校验方式比较特别,奇偶检验,1 XOR 0 XOR 1=0,0 XOR 1 XOR 0=1,最后的数据时校验数据,当中间缺了一个数据时,可以通过其他盘的数据和校验数据推算出来。但是这有个问题,由于n-1块盘做了RAID 0,每一次读写都要牵动所有盘来为它服务,而且万一校验盘坏掉就完蛋了。最多允许坏一块盘。n最少为3.
- RAID 5:在RAID 3的基础上有所区别,同样是相当于是1块盘的大小作为校验盘,n-1块盘的大小作为数据盘,但校验码分布在各个磁盘中,不是单独的一块磁盘,也就是分布式校验盘,这样做好处多多。最多坏一块盘。n最少为3.
- RAID 6:在RAID 5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校验码,和解方程似的,一种校验码一个方程,最多有两个未知数,也就是最多坏两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