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于海澜先生的《企业架构》一书,并回顾自己这几年所参与的企业架构工作的点滴,理论与实践交织,关于企业架构的认识又增进不少。因此写下此文,其一对自己的过往经历做一阶段总结,其二希望对同为从事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的朋友有所帮助。 目前,很多企业随着自身业务的发展,建立了很多职能部门、流程、系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它们之间无法有效协调合作,



往往经常出现问题。例如部门之间职责权限界定不清晰、配合不顺畅、运营效率低下、业务和IT配合不佳、系统功能滞后等,无法有效贯彻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究其原因是起初各专业业务线条只考虑了该部门或产品线的建设,随着时间推移业务变迁,各环节配合均出现了问题,更甚者形成了“IT绑架了业务”的窘境。虽然后期流程再造(BPR)方法,进行了局部优化或集中处理,也是某些单个流程做到了最优,但由于整体缺乏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企业层面的协调,难免形成许多职能重叠和资源浪费,流程之间的共享和交互能力较低,企业整体的优化业务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还增加了许多无谓的成本。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一种习以为常的看法,即把"信息化"当作若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总和。但这种"项目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总是在日趋复杂的技术变化和业务需求面前,落入尴尬的境地。一旦需要整合新的业务种类、扩展系统功能的时候,解决这个难题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再次提出新的项目。其实,信息化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是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目标不断调整,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架构,那么这个企业必将淹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蓝图规划,而企业架构正是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或工具,它是一种对企业多视角的综合描述,它反映了企业的人、流程、技术和组织的安排,它全面地涵盖了业务与IT,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入清晰了解企业构成,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企业战略决定做正确的事,而企业架构决定如何正确的做事,它们相互依存。



一个有效的企业架构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价值:



1)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优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发展蓝图的战略目标;



2)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低成本高效运行;



3)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产生根源,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4)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入清晰认识企业的发展规划、机遇、挑战;



5)帮助各专业业务线条进行有效的横向沟通和配合,减少或消除职能重叠和资源浪费;



6)提高IT投资回报,规避、减少、或消除IT项目风险。



那么如何搭建一个好的企业架构呢?就如同质量是“规划”出来的一样,企业架构也是经过“设计”出来的。从20世纪开始至今,全球的企业都在不断的寻找变革和优化的方法,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业务线条化、流程集中化、业务组件化。随着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诞生,企业架构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组件化企业架构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构建企业内外部业务组件信息网络,消除冗余、增强共享、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形成价值链向价值网络的转变,这就好比用有限、稳定的积木,搭建灵活多样的业务,使得企业真正随需而变。因此,业务组件模型CBM(Component Based Modeling)正是构建良好企业架构的最佳捷径。



总的来说,企业架构包括业务架构和IT架构。业务架构定义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以及企业内外部协作关系,描述了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进行市场竞争、与合作伙伴合作、建立运营体系、考核绩效等。业务架构是基于战略决定企业各组成部分如何运转的工具,建立了企业战略与日常运营之间的关联关系。宏观层面的企业战略,需要通过业务架构来进行分解,从战略范畴落实到战术范畴。通过运营对战略的支持,才能达到企业预先设定的业务目标。如果没有业务架构而直接组织和建立企业的日常运营,就会出现运营与战略脱节、各业务流程缺乏统一协调运转等问题。其实,所有的企业都存在业务架构,只不过有的是意识设计的架构,还有一些是无意识的运行某特定的业务架构。



基于业务组件模型CBM(Component Based Modeling)理念,业务架构包括了业务组件、业务流程、组件分布、内部包模型、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七个主要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业务组件和业务流程两部分内容。在CBM总图设计过程中,一般横向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执行操作三个层次,纵向则根据企业内部划分业务泳道,如市场、产品、客户、财务、综合资源等。而业务组件便是在这个CBM总图网络架构中的业务功能单元,它由一系列业务活动组成,通过对人、财、物的有效组织管理对外提供服务。而业流程是基于业务组件中的业务活动与其所服务的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内部的流程、职责等进行设计和安排,以保证所完成的任何一个活动都能最大限度的支持企业最终价值目标。很多流程都是企业信息化的起点,IT的很多需求都来自于流程设计。流程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六西格玛、BPR、BPM等。这里以BPM为例,其流程管理生命周期包括了流程设计、模拟、执行、监控和优化五个阶段,BPMN就是其中一个设计标准。BPMN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流程图可以直接转换成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而BPEL已经成为编排SOA服务和管理业务流程的事实标准,很多流程软件都支持BPEL的生成和执行,并且通过WebService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如果没有一套切实持续可行的方法论作为指导,那么在多遍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传统的设计方法会使流程越来越复杂,造成流程之间难以共享,而又由于共享困难,不同业务部门很容易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需求,制造更多的重复环节。这种情况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企业资源极大地浪费,降低了企业整体效率。



业务的高效运转依赖IT系统的支持,而IT系统的需求又源于业务需求。IT架构是企业建立IT系统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了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以后,才能成为企业运转和经营决策的关键信息。数据架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项、属性和关系的模型建立;应用架构是建立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与具体的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应用架构不是对某个系统的设计或者需求分析,而是定义企业向业务部门提供的整体的IT应用系统和功能。应用架构可以避免各个部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建立很多烟囱式、重复的、难以共享的应用系统。而是建立企业跨部门的通用系统,最大限度降低开发、运营成本,有利于数据的共享,也可以考虑不同业务线条之间的差异化需要,开发特殊功能,灵活的应用架构可以适用不同的部门需求与复杂的业务变更。技术架构是IT架构中比较底层的架构,它定义了如何建立一个IT运行环境来支持数



据和应用架构,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