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中,协作的地位仅次于忠诚。企业把员工集结到开放式的办公室里,鼓励彼此之间随机建立关系。除了电子邮件和电话等,现在管理者又有了微信等新的协作工具。管理学家们鼓励员工成为好的企业公民,互相帮助,排忧解难。
但是一股强烈的反对浪潮也正在袭来:最近的一期《哈佛商业评论》的封面故事正是关于“协作超负荷”的;乔治敦大学的卡尔·纽波特刚刚出版了一部名为《深度工作:在一个纷扰的世界里通过专注获得成功的规则》的新书。
越来越多的学术证据显示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格洛丽亚·马克发现,即使是短暂的干扰也会极大地增加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一系列研究显示,多任务处理将降低工作质量并且拖延时间。明尼苏达大学的索菲·勒罗伊为这一论断补充了一个有趣的论点:从一项任务迅速转向另一项,也会降低效率,原因是“注意力残留”——即使已经转向了一项新任务,大脑仍在继续思考旧的任务。
第二项反对理由是,管理者或许注意到了协作的益处,却未能计算其代价。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的罗布·克罗斯和彼得·格雷估计,知识工作者耗费了约70%到85%的时间用于开会(视频或是面对面)、处理电子邮件和打电话,或是处理大量要求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工作。许多雇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互动上,以至于必须加班到深夜来完成大部分工作。大西洋传媒公司的前首席技术官汤姆·科克伦估计,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每年在处理电子邮件上的花费超过100万美元,每一封电子邮件平均耗费人工成本约95美分。他说,“自由顺畅的沟通方式”,需要付出“相当于购买一架小型公务机的软成本”。
以下是本人列举的几个深度工作的办法:
这里是作者给出的一些建议,以及我的补充: [*] 把去健身房的时间留到中午,或者下午的某个时间,这样你可以把上下午两个工作时间段分开,用运动去调节,这样你下午回到工作时会更神清气爽。 [*] 控制你刷手机上APP的时间,做到开始工作就不要去开APP(对于国内,比如微博,微信,淘宝,游戏什么的),我喜欢把这些APP的提醒功能都关掉。手机是对于持续专注工作和学习的一号干扰源。 [*] 下一步就是把手机静音,或者打开飞行模式,这样来电,短讯等产生的干扰也能进一步避免。 [*] 做出承诺,作家和出版社签约出书有Deadline的压力,这样能起到督促写作,我每个月发布一个阅读回顾的邮件,也是督促自己每天需要去读书。 [*] 休息的时候花点时间眺望窗外。 [*] 通勤时间,我觉得可以理解成一个散步,作者原话讲的是他开车到办公室的路途中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思考很多的问题。我不通勤工作,对于需要每天花时间在路上的上班一族,其实如何用好这段时间值得思考。 [*] 不要看电视。我没有电视,所以这一条其实直接就跳过了。 [*] 去理解干扰来自于什么地方,观察它和认识它,不要逃避,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干扰并非来自外部,而是你的内在。 [*] 睡不着的时候不要赖在床上,起来做点什么,一直到你累了,再回到床上。对我来说,可能只有倒时差的时候用得到,平实没有什么睡眠问题。 [*] 早起,早上的时段是进入Deep Work最容易的时段。 [*] 过度整理也是一种干扰和浪费时间。那些Evernote整理得太过于完美的人Deep Work的时间应该不多。 [*] 不要去尝试那些效率专家给你推荐的软件,列一个最简单的清单其实就够了。 [*] 尽量避免会议和电话。 [*] 不要去谈论你打算做的事情,让结果为你说话。 [*] 把大的项目拆散成可以掌控的步骤,比如作者不会安排某天的工作是“写书”,而会具体到“写xx书的第几章节的第几部份”。这样你很清楚你是不是完成了这个任务。 [*] 散步能够帮助你思考。 [*] 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我接下来三十分钟都不用手机,而是去把干扰活动集中到一起:现在我的主要工作完成了,我可以查看一下微信。 [*] Routine很关键,养成一个习惯和流程。 [*] 阅读也是Deep Work,特别是那些长而深入的文章,需要很多精力去消化和理解。 [*]作者提到一个很好的点就是一个宣布自己在某一个时间点后不工作了,每天找个时间点,最后查看一下待办事项清单,清空email收件箱,就彻底休息,不再和互联网相连。听听音乐,泡一壶茶,出去散一个步,陪孩子,爱人,家人,做一顿健康美味的晚饭,看一部电影等等都是好的休息。但还惦念着工作不是,打开电子邮件不是,刷微信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