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的力量

SaaS观察:规模化的力量_云计算

规模现在有多可怕,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特别是在疫情的情况下。原来核酸检测的费用成本高达80块。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基本上成本能控制到20块钱了,而且甚至有人说这个成本会随着规模扩大控制的更低。这其实跟互联网形成了规模效应,没什么区别。而且更可怕的是,不仅仅是软件具备规模效应,硬件也同样具备规模效应。很典型的应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小米手机。从刚开始国外进口的手机,三星动辄2000以上,苹果可能就更贵了,基本上能达到五六千的水平。而小米触屏的手机,红米的话只要便宜到800块钱,小米手机也只要1000块钱左右。所以有人把小米手机誉为价格屠夫,我觉得也是完全合理的。

那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规模效应会这么明显?首先我们举个例子,就是从快递行业来看,我们个人发快递的时候,基本上一个快递的话,就算用圆通、中通也基本上需要12块钱左右,如果用顺丰的话,那基本上要20块钱左右。但是我了解到如果发送大规模的情况下的话,价格可以低至一两块钱一件。

快递行业的规模化

我们在以轮船邮费为例,从美国到中国的成本大概在多少?那么我们在分析一下为什么规模越大,成本能控制的越低?其实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大量的东西随着规模越大,它的成本会分摊。比如说一辆卡车他运送一箱货物,它的价格一辆卡车运送一箱货物,它的成本价格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人工费用固定的,燃油费用固定的。因此因此不管货物的多少,他相对固定的成本其实是相同的。如果运送的货物越多,那么成本就会均摊到每一件货物上。单成本就越低,理论上在特别极限的情况下的,成本甚至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可乐的规模化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商业竞争里面,可口可乐他为什么能够赢过中国的所有可乐类饮料?我们去了超市里面能发现可口可乐基本上几十年价格都是2块或者2块5,但是你会发现国产可乐的牌的价格就非常贵,有些甚至已经贵到了六七块钱。那这边就有个问题了,难道是国产可乐故意把自己定价定的这么高,走高端路线吗?其实不是的。这里面的根本问题就是可口可乐和非常可乐已经通过大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因此掌握了定价的话语权。

在这种全国的甚至全球的规模下,可口可乐能够把自己的成本摊非常非常薄,甚至它售价就是比成本高个几分钱,卖出去他都能赚钱,反观国产饮料品牌,由于市场占有量极小,成本极高高昂不下,所以不得不把价格定的非常高,否则一旦定的跟可口可乐一样的价格,那他的结局基本上就是亏损直至倒闭。

汽车的规模化

还有一个例子的话,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一些沟通品牌很少赚钱,甚至是亏损的。以汽车为例,我们看到的法拉利这些跑车基本上是亏损的,但是最盈利的公司反而也不是什么宝马,奥迪,而是以平民车著称的丰田本田,后者市值也远远超过了宝马奥迪。

SaaS观察:规模化的力量_企业服务_02

大众和丰田就是以其巨大的规模能够充分的压低成本,进而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像一些豪华跑车由于售卖的数量极少,成本基本上居高不下,因此也基本上无法实现稳定盈利,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那为什么这些豪华跑车不能够降价呢?这个问题也比较简单,如果一旦降价,低价格完全就撑不住这个品牌力,甚至盈利都不会超过现在的定价策略。一个品牌想要扩建立,其实这些花费很久的时间,并不是说你把价格下来了,你就能够赢得了用户的口碑,可能由于价格的下降可能无法覆盖成本,只能走向倒闭。

为什么我们传统的很多艺术,工艺都全部变成了文化遗产?因为很多的传承全部是靠手艺人人传,完全不具备规模效应,因此成本也居高不下,无法大规模推广,只能随着工业化进程,批量化的进程,使得我们中国传统的工艺已经越来越少。比如现在通过工厂出来的家具价格低廉,品质优美,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小时候一些木工他们生产的这个质量和速度以及成本。那么在sars这个领域的话,也存在相同的规模问题。相对定制软件来说,成本已经降低了很多很多,我记得我们原来在部署一套软件的时候,基本上开发就要10万甚至百万以上。而上述软件现在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话,基本上是按千为单位。当只要涉及到定制的时候,可能才会有额外的收费。那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规模化的问题,因为传统软件很多都是kiss by kiss,给一些企业量身定制,需要投入极多的一些成本和人力。而杀死的话,就去贝利定的那个规模化,通过上云的方式订阅式服务,一下子把受众扩大了很多,因此在研发成本上的规模就可以平摊到每一次的购买中。但是相对消费级的产品来说,萨斯产品的规模又小了很多。你比如我们常用的微信,由于它的用户呢已经达到了一级。因此他的研发成本均摊的更小,甚至真的已经成完全存在着边际效应。但是企业服务服务的这个受众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规模上的限制,比如说几万。几十万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天花板了,因此他研发成本还不能完全均摊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萨斯软件的收费还是要一些的,跟消费级的完全还是有一个档次。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是所有的高端品牌都想通过规模来做扩大并且由于有些品。

电池的规模化

最近非常热门的就是电动车行业了。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已经算是电动车行业的领头羊。可以和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名气不相上下。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已经纷纷购买了蔚小理的电动车。已经说明国产电动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弯道超车的势能了。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电池的成本在这近十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的变化?电池成本在最近的13年降低了90%。这里面最大的因素就是规模化的力量。尽管现在大家还在吐槽,但是我相信跟CPU一样,只要生产规模足够大,就会有足够多的技术研发和资本投入,从而使得成本进一步降低,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

优衣库的规模化

SaaS观察:规模化的力量_小米手机_03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很多人会认为日本存在很多的老店。。并且这些老店很多主打的特色就是手工艺,比如说寿司,有一位老人一辈子都在做寿司。这个也被我们中国的企业界广为流传。但现在有很多观点却是指责日本这种方式其实是在内卷。无法提升创新能力只能在原来的业务上精益求精,就丧失了规模化的生产力,从而导致日系没办法跟美国的科学管理竞争。

但是日本依然出现了很多大规模的连锁企业。比如优衣库,基本上你可以在每个中国的大型商场都能看到,并且销量非常好。优衣库的创始人在创建这家店的经理念就是让顾客就像逛书摊买杂志一样轻松方便的购买。通过规模化,优衣库最终实现了全球热卖。

SaaS规模化的前提

SaaS观察:规模化的力量_云计算_04

说到SaaS规模化不得不提的一个发展趋势,云战略。第一阶段的C级用户规模化是由于整个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购物、社交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因此形成了淘宝、支付宝、微信、QQ这样海量用户的产品。企业服务的规模化的前提就是云计算的出现,云计算大大降低了企业数字化的成本,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基于云计算能力,SaaS很容易提供弹性低成本的云服务,就使得规模化就变得更加简单快速。用户根本都不用感知后面服务的实现细节。那么对于SaaS厂商来说,对用户屏蔽了各种细节,只要使用多租户的模式就能支持无数的企业同时使用,并且通过云计算能够实现存储和硬件的弹性伸缩和扩容。实现弹性收缩,高可靠性,快速部署以及安全可控等诸多优势。

SaaS如何规模化

那么我们这里可以思考标题提出的问题,即SaaS服务的规模化,他到底会怎么发展?首先我们这里给一个结论,如果SaaS应用不是走规模化,那一定就是只能走定制化的路线。但和消费级产业的定制化不同,SaaS的定制化无法带来和消费级一样的效果。比如在奢侈品领域,豪华领域往往存在较大的定制性,同时品牌调性会很高。比如手工打造的劳斯莱斯几千万,价格贵,逼格也高。

但是在企业服务领域是不存在这么一个情况,所有的企业所考虑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赚钱,而不是消费体验,不存在着一个很高品牌调性的SaaS服务,所有企业趋之若鹜的购买。企业核心会考虑的就是购买你的服务或者产品,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能否提高生产力,能否降低成本。因此SaaS服务想做大,就能通过一定的规模化路线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很多SaaS生产厂商也想能够像消费领域诸如微信支付宝一样,做到通过规模化来实现最大的盈利,降低成本。

这里有两个方式,第一个方式的话就是像消费级产品一样提高用户数量的规模,也就说我们做通用型的SaaS服务。虽然相对消费级产品来说,SaaS服务的用户相对还是比较少。但是随着中国整体社会和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标准的建设、企业用户心智的提升,使得大量的客户开始接受SaaS服务,这就使得SaaS服务有了规模化的一个前提条件。

毕竟中国有4300万中小企业。刨除掉一些数字化水平低得从来不用SaaS软件的,分摊到一些头部行业,少说也有几百万家客户,基本上能够达到达到实现规模效应的门槛了。

和C类产品不同,SaaS服务是存在”相对规模化“效应的B类服务,能一定程度上通过规模化取得各方效益最大化,但是离实际的C类的规模体量,还是差距甚远。

但是由于规模体量过小,SaaS的研发成本依然居高不小,据统计,年续费客户超过10万的SaaS服务少之又少。因此SaaS软件通常还是会定较高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一方面研发需要实在的成本,另外一方面服务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并且服务性的成本随着客户数量增加而线性增加。因此长期来看,大部分SaaS的服务随着规模化依然存在较高的成本。

不过,也有一些SaaS服务开始选择走免费+增值付费的模式,诸如二维火的基础版本是免费提供给商户使用,只有部分模块或者高阶功能才需要付费。

静待国内也能产出诸如SalesForce规模的B类SaaS服务软件。

SaaS观察:规模化的力量_小米手机_05

更多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ali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