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飘渺!今天咱们不谈技术,来聊聊与每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话题:即如何走好程序员这条路。

焦虑的程序员

让我们再次用思考框架分析一下问题。首先,现状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打算讨论个体,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我准备从整体入手。

IT 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行业,一方面,我们不断地看到有人快速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我们也听到了许多充满焦虑的声音。获得大的成功总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面对的还是日常的柴米油盐。

我们的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是一个特定时代加上特定行业的产物。

如果把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之前,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一般,但很少有人会为未来的发展焦虑,因为那时候,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未来的人生,尽管那种人生可能是平淡的。但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时代,我们看不清以后的人生,大脑却还停留在上一代人的思维习惯上。IT 行业在国内的大发展也就最近 20 多年的事,行业里很少有走过完整职业生涯的程序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经常会产生了各种焦虑:

  • 我刚刚入行时,有人问,程序员能做到 30 岁吗?
  • 我快 30 岁时,有人问,35 岁还能做程序员吗?
  • 我 35 岁时,讨论变成了 40 岁的程序员该怎么办。

估计等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程序员走完了整个职业生涯,就会有人关心,程序员退休之后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了。从长期来看,只要生活中还有需要用自动化解决的问题,程序员这个群体还是很有前景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序员这个职业的溢价也会越来越低,单纯凭借身处这个行业就获得好发展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得更顺畅,还需要找到更好的目标,不断努力。

成为 T 型人

我们再来回答下一个问题:目标是什么。也许这时候,每个人脑子里想到的职业发展路线都不一样,但我准备用一个统一的目标回答你:成为 T 型人。

什么叫 T 型人?简言之,一专多能。

程序员,你焦虑吗?_IT

有了“一专”,“多能”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低水平重复,而这正是很多人职业生涯不见起色的真正原因。

这里的“专”不是熟练,而是深入。你可能是个有着 10 年丰富经验的程序员,但实际上只不过是重复了 10 年解决同样难度的问题而已,这根本就不算深入,也就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专”。

你会发现很多优秀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会很优秀,这是“一专”带来的触类旁通。

当你有了“一专”,拓展“多能”,就会拥有更宽广的职业道路。比如,我拥有了深厚的技术功底,通晓怎么做软件:

  • 如果还能够带着其他人一起做好,就成了技术领导者。
  • 如果能够分享技术的理解,就有机会成为培训师。
  • 如果能够在实战中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就可以成为咨询师。

反过来,当你有了“多能”,也可以拓宽你的视野,帮你认清自己的“一专”怎样更好地发挥价值,而不是狭隘地认为自己有了技术,就已经天下尽在掌握了。视野窄,缺乏大局观,也成为了许多程序员再进一步的阻碍。

也许你会说,我在公司已经独挡一面了,应该算有“一专”了吧?但我想说的是,可能还不够。只做一个公司的专家,受一个公司的波动影响太大,而成为行业的专家,才会降低自己职业生涯的风险。

有时,我在面试时会问候选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在一次技术大会上做分享,你会讲什么呢?”我真正的问题是,以行业标准衡量,你觉得你在哪个方面是专家呢?

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只是日常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便在某一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依然算不上专家,因为他们缺乏深度思考。

比如,你非常熟悉 Kafka,知道它的各种参数,也读过它的实现原理。但如果我问你,Kafka 为什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分布式流平台,它要想成为一个流平台,还要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其中的差别就是,前面所谓的熟悉,只是熟悉别人的思考结果,而后面则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的东西。学习微积分是有难度,但同发明微积分相比,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当然,我不是说你要熟悉所有工具的发展过程,而是自己要在一个特定的方面拥有深度的思考。

也许你会说,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吧!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但“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其实,很多人的焦虑就源自目标太低,找不到前进的动力。给自己定下一个可以长期努力的目标,走在职业的道路上才不致于很快丧失动力。

在学习区成长

现在我们来回答第三个问题,怎么达到目标。既然要朝着行业中的专家方向努力,那你就得知道行业中的专家是什么样。我的一个建议是,向行业中的大师学习。

你或许会说,我倒是想向大师学习,但哪有机会啊!好在 IT 行业中的许多人都是愿意分享的,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大师级程序员分享的内容。

我在入行的时候,有幸读了很多经典之作,比如,出身贝尔实验室的很多大师级程序员的作品,诸如《C 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实践》、《Unix 编程环境》等,还有一些像 EricRaymond 这样沉浸编程几十年的人写出的作品,诸如《Unix 编程艺术》,以及前面提及的 Kent Beck、Martin Fowler 和 Robert Martin 等这些人的作品。

读这些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你的视野会打开,不会把目标放在“用别人已经打造好的工具做一个特定的需求”,虽然这可能是你的必经之路,但那只是沿途的风景,而不是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踏上征程,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呢?我的答案是,找一个好问题去解决,解决了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你的水平快速得到提升。什么是好问题?就是比你当前能力略高一点的问题,比如:

  • 如果你还什么都不会,那有一份编程的工作就好。
  • 如果你已经能够写好普通的代码,就应该尝试去编写程序库。
  • 如果实现一个具体功能都没问题了,那就去做设计,让程序有更好的组织。
  • 如果你已经能完成一个普通的系统设计,那就应该去设计业务量更大的系统。

为什么要选择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的问题?这与我们学习成长的方式有关。Noel Tichy 提出了一个“学习区”模型,如下图所示:

程序员,你焦虑吗?_极客_02

最内层是舒适区(Comfort Zone),置身其中会让人感觉良好,但也会因为没有挑战,成长甚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做你最熟悉的事情。

最外层是恐慌区(Panic Zone),这是压力极大的地方,完全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你在其中只会感到无比的焦虑。

中间的是学习区(Learning Zone),事情有难度,又刚好是你努力一下可以完成的,这才是成长最快的区域。

根据这个模型,只有一直身处学习区才能让人得到足够的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既选择比自己能力高一点的问题去解决,不要总做自己习惯的事,没有挑战,也不要好大喜功,一下子把自己的热情全部打散。

在学习区成长,就不要满足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那已经成为你的舒适区。因为我们有远大的目标在前面指引,完成日常的工作只不过是个人成长路上的台阶。

也许你会说,我的工作不能给我个人成长所需的机会,怎么办呢?实际上,别人只会关心你是否完成工作,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很多机会都要靠自己争取,前面提到的那些具体做法完全是你可以在工作范围内,自己努力的事情。

如果你当前的工作已经不能给你提供足够好的问题,那就去寻找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在IT 行业,跳槽似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很多人跳槽的时候,并不是以提升自己为目标的。造成的结果是,不断地做同一个层面的工作,自然也就很难提升自己的水平。

为什么程序员都愿意到大厂工作?因为那里有高水平的人和好的问题。但如果只是到大厂去做低水平的事,那就是浪费时间了。所以,即便你真的想到大厂工作,与谁一起工作,做什么事,远比进入大厂本身要重要得多。

如果你真的能够不断向前进步,迟早会遇到前面已经没有铺就好的道路,这时候,就轮到你创造一个工具给别人去使用了。

最后,我还想鼓励你分享所得。输出是一种将知识连接起来的方式,它会让人摆脱固步自封,也会帮你去创造自己的行业影响力,机会会随着你在行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多,有了行业影响力,你才有资格成为行业专家。

当你成为了一个行业级别的专家,就可以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而不必担心自己是不是拼得过年轻人了,因为你也在一直前进!

小结

程序员是一个充满焦虑的群体,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工作在这个时代的程序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这个大时代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机会,另一方面,因为程序员是一个新的行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焦虑颇深。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IT 行业依然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但想在这条路上走好,需要我们成为 “T ”型人才,也就是“一专多能”。一专多能的前提是“一专”,让自己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这个专家要放在行业的标准去看,这才能降低因为一个公司的波动而造成的影响。

成为行业专家,要向行业的大师学习,给自己定下一个高的目标,然后是脚踏实地,找适合自己的问题去解决,让自己一直在学习区成长。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在学习区工作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