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式转换与隐式参数

Scala 的隐式转换,其实最核心的就是定义隐式转换函数,即 implicit conversion function 。

定义的隐式转换函数,只要在编写的程序内引入,就会被 Scala 自动使用。

Scala 会根据隐式转换函数的签名,在程序中使用到隐式转换函数接收的参数类型定义的对象时,会自动将其传入隐式转换函数,转换为另外一种类型的对象并返回。这就是“隐式转换”。

隐式转换函数叫什么名字是无所谓的,因为通常不会由用户手动调用,而是由 Scala 进行调用。但是如果要使用隐式转换,则需要对隐式转换函数进行导入。因此通常建议将隐式转换函数的名称命名为 “one2one” 的形式。

隐式转换

要实现隐式转换,只要程序可见的范围内定义隐式转换函数即可。Scala 会自动使用隐式转换函数。

隐式转换函数与普通函数唯一的语法区别就是,要以 implicit 开头,而且最好要定义函数返回类型。

// 特殊售票窗口(只接受特殊人群,比如学生、老人等)
class SpecialPerson(val name:String)
class Student(val name:String)
class Older(val name:String)

implicit def object2SpecialPerson(obj:Object):SpecialPerson = {
if(obj.getClass == classOf[Student]){
val stu = obj.asInstanceOf[Student];
new SpecialPerson(stu.name)
}
else if(obj.getClass == classOf[Older]){
val older = obj.asInstanceOf[Older];
new SpecialPerson(older.name)
}
else Nil

var ticketNumber = 0
def buySpecialTicket(p:SpecialPerson) = {
ticketNumber += 1
"T - "+ ticketNumber
}
使用隐式转换加强现有类型

隐式转换非常强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强现有类型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为某个类定义一个加强版的类,并定义互相之间的隐式转换,从而让源类在使用加强版的方法时,由Scala自动进行隐式转换为加强类,然后再调用该方法。

class Man(val name: String)
class Superman(val name: String) {
def emitLaser = println("emit a laster!")
}

implicit def man2superman(man: Man): Superman = new Superman(man.name)

val leo = new Man("Li")
Li.emitLaser
隐式转换函数作用域与导入

Scala 默认会使用两种隐式转换,一种是源类型,或者目标类型的伴生对象内的隐式转换函数;一种是当前程序作用域内的可以用唯一标识符表示的隐式转换函数。

如果隐式转换函数不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话,那么就必须手动使用 import 语法引入某个包下的隐式转换函数,比如 import test._ 。

通常建议,仅仅在需要进行隐式转换的地方,比如某个函数或者方法内,用import 导入隐式转换函数,这样可以缩小隐式转换函数的作用域,避免不需要的隐式转换。

隐式转换的发生时机
  • 调用某个函数,但是给函数传入的参数的类型,与函数定义的接收参数类型不匹配。
  • 使用某个类型的对象,调用某个方法,而这个方法并不存在于该类型时。
  • 使用某个类型的对象,调用某个方法,虽然该类型有这个方法,但是给方法传入的参数类型,与方法定义的接收参数的类型不匹配。
隐式参数

​ 所谓的隐式参数,指的是在函数或者方法中,定义一个用 implicit 修饰的参数,此时 Scala 会尝试找到一个指定类型的,用 implicit 修饰的对象,即隐式值,并注入参数。
​ Scala 会在两个范围内查找:一种是当前作用域内可见的 val 或 var 定义的隐式变量;一种是隐式参数类型的伴生对象内的隐式值。

class SignPen{
def write(content:String) = println(content)
}

implicit val signPen = new SignPen

def signForExam(name:String)(implicit signPen:SignPen){
signPen.write(name + " come to exam in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