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集群设计时将数据分片机制基于槽(slot)来实现,每个键都会被映射到0至16383之间的一个槽位上。之所以选择16384个槽位,是因为这是一个相对较小且足够大的数字,能够在满足大多数场景需求的同时,保持集群管理和配置的简单性。

具体原因如下:

  1. 资源利用率和扩展性: 16384个槽位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支持相当大的数据量,并且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可以将这些槽位分配给不同节点,实现水平扩展。
  2. 管理便捷性: 槽数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集群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度。16384个槽位既能保证足够的粒度进行数据分片,又不会过于庞大导致操作复杂。
  3. 计算效率: Redis使用CRC16算法对键进行哈希,快速确定键所属的槽位。16384这个数值对于CRC16算法来说是合适的,计算速度快,同时可以均匀分布数据。
  4. 内存占用和性能平衡: 设计者在权衡了内存消耗、计算性能和集群扩展能力后,选择了16384作为槽位的数量,既能满足大部分应用场景的需求,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总之,Redis集群选择16384个槽位是在多个因素综合考虑下得出的折衷方案,既兼顾了分布式存储的基本需求,也保证了系统在资源利用、计算性能及扩展性等方面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