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自己一句话:

狭义的数据治理起源旧时代,成长在数仓时期,成熟于数仓到数据中台的进化,  发扬于第二次的企业数智化转型。宣传的是广义的数据治理,落地式时是狭义的数据治理。数据治理、元数据体系、数据资产管理就像是一个立方体的不同面的透视,始于大数据项目的建设,螺旋于大数据的使用管理运营成熟度,发散于企业信息化再有广度数据治理。从企业视角来看数据是需要治理,现在数据治理已经过于膨胀,像一个篮子啥都装。在数据建设的DNA上升中,伴随着治理RNA链。数据质量也是有垂直度的。数据不是资产,被理解的数据才是资产。 



金融风险管理知识_系统出错


在金融、保险领域做了多年,之前做金融风险模型及数据系统时一篇参考资料



1、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各种可能值偏离其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

教材: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2金融风险管理是指经济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金融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运用适当的方法、政策和措施,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对策制定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3预期损失指损失的数学期望,即损失分布的均值。设损失为随机变量 X ,其密度函数为f (x) ,则预期损失为 EL。预期损失代表银行持续经营该类业务时,或在通常情况下每笔业务必然要支付的成本,是一种运作业务的成本。由于预期损失的大小与损失的不确定性无关,因此,预期损失不是风险。

4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是均值至目标破产率的距离,在数值上等于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置信区间内商业银行非预期损失的倍数。

5RAROC Risk Adjusted Return Of Capital 的缩写,即为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其计算公式为:

RAROC=经风险调整的某项业务收益

      该业务对应的经济资本

6、市场风险定义为“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的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狭义的市场风险

巴塞尔协议对市场风险的定义侧重于交易账户,包括了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以及期权等衍生工具的价格风险

            广义的市场风险

广义的市场风险还应包括银行账户的市场风险以及客户提前还贷风险﹑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等内容。

7、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pq)定义为:条件方差是条件均值方程的残差平方项的p期滞后值和条件方差的q期滞后值的线性组合。

8、利率敏感性缺口GAP)是指在一定时期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9风险价值VaR的定义 指市场处于正常波动的状态下,对应于给定的置信度水平,投资组合或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所遭受的最大可能损失。

10、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本质。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信用风险广义概念: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的风险

    狭义概念: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

    英国银行家协会又给出了一个内容更完整的定义:由于不适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11、流动性风险指一家银行面临这样的一种风险:即它不能随时以合理的价格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履行自己的义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12、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13、风险偏好是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基本态度,是金融机构决策层综合考虑多种风险因素后作出的一种战略高层次的承诺。

14、风险容忍度是考虑到风险状况的不断变化,为每一具体的风险因素设定可接受的量化风险水平。

15、风险限额是指对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计量的风险设定的限额,它是根据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的最大化原则应用资产组合分析模型设定的风险敞口(EAD)或风险价值(VaR)的最高上限。代表了银行在特定风险偏好下对某项业务,某个客户,某个组合维度所能容忍的最大风险。


1、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1.金融风险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金融风险会给经济主体带来潜在的损失。

3.金融风险增大了经营管理的成本。

4.金融风险降低了部门生产率。

5.金融风险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6.金融风险增大了交易成本。


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金融风险将引起实际收益率、产出率、消费和投资的下降,风险越大,下降的幅度越大。

2.严重金融风险还会引起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使社会陷入恐慌,极大地破坏生产力。

3.金融风险影响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4.金融风险特别是国际金融风险,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影响该国国际经贸活动和金融活动的进展。、


2、风险管理流程


1.风险识别是指对经济主体面临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认识、鉴别、分析。风险识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

.2金融风险评估是对金融风险水平的分析和估量,包括:

衡量各种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概率预测

衡量损失发生的范围和程度——风险结果预测

金融风险评估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金融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3.金融风险监控是指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的风险控制岗负责监测各类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和定性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质量与效果进行持续监督检查。

4.金融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平衡成本与收益,针对不同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处理策略,采取措施并有效实施。

5.风险报告是公司定期通过其管理信息系统将风险报告给其监管者和股东的程序。风险报告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风险管理结果的窗口和公司风险情况沟通的工具。


3、风险价值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金融风险管理知识_数据_02

五个希腊字母的含义(了解)

金融风险管理知识_数据_03


4.现代信用风险要素

(一)违约概率(PD)

(二)既定违约损失率(LGD)

(三)风险暴露(EDA)

(四)有效到期日(M-Maturity)

(五)风险相关性

5.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由于人员、系统、程序等因素引起操作失败或失误;

二是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等)因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引起的损失。

这两类诱因都来自于金融机构内部,操作风险的成因具有内生性。

6.操作风险的成因

            1内部欺诈

            2外部欺诈

            3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

            4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

            5有形资产损失

            6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

            7涉及执行、交割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

7.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架构

第一维是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

第三维是各个层级,包括银行整体、各分支机构、各条业务线及所属子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三个维度的关系: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4个目标服务的;银行各个层面和条线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面都必须从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8.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的核心原理(RAROC

            1.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银行当期的成本;

            2.据以对银行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作出资本储备;

            3.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

            4.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发展战略、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决策依据

9.风险偏好 风险容忍度 战略目标 三者关系   

1.金融机构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为实现既定的收益目标而设计的。董事会必须选择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

2.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是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要素。

2.风险偏好代表了股东对资本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它同时也是银行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居于宏观的主导地位。

2.风险容忍度是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是对风险偏好的进一步量化和细化,表现为银行在不同业务板块和不同控制维度上的总体边界。

3.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设定方法也存在区别。风险偏好采取“自上而下”的设定方法;而风险容忍度通常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设定。

4.在风险容忍度框架下,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单元的风险特征,设定更为具体的风险限额。这些限额最终都必须与风险容忍度保持一致。在设定风险容忍度时,还要考虑各业务单元的风险叠加效应,以避免出现风险总量汇聚后突破容忍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