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创始人

莫涛大神。
莫涛队长的算法,%%%%%%%%%

算法简介

算法前提

可以在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莫队算法的时间内把[l,r]的询问转移到[l-1,r],[l+1,r],[l,r-1],[l,r+1]的询问,而且不需要修改操作,那么就可以使用莫队算法([a,b]表示从a到b的区间,包含a和b)

算法核心

假如有一个询问[l,r]要转移到一个询问[l1,r1],那么需要的时间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莫队_02,在算法前提下,可以用这么多的时间暴力转移。
但是可以发现有时候有些点会被来回算很多次,这样大量浪费了时间,所以莫涛大神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把这些询问离线的拍一次序,让有些点可以被算的次数少一些。

l=1;r=0;\\这样初始化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步骤。
fo(i,1,m){
k=a[i].a;t=a[i].b;
if(k>l)update(l,k-1,-1);\\update的1表示加,-1表示减,具体操作因题而异。
else if(k<l)update(k,l-1,1);
if(t>r)update(r+1,t,1);
else if(r>t)update(t+1,r,-1);
l=k;r=t;
}

排序的方法是分块

把序列中的所有点按照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小记_03来分块,然后所有询问的左端点所在的块为第一关键字,右端点为第二关键字,然后做一次双关键字排序,即可。

bool cmp(node x,node y){
return x.d<y.d||x.d==y.d&&x.r<y.r;
}

很多人排序的时候是以右端点所在的块为第二关键字的,但是这样还慢一些。可以看看下面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直接以右端点为第二关键字是最快的(注意是右端点,不是右端点所在的块)

fo(i,1,m){
scanf("%lld%lld",&a[i].a,&a[i].b);
a[i].d=(a[i].a-1)/kuai+1;\\分块
a[i].c=i;
}
sort(a+1,a+1+m,cmp);

创始人的改进

因为发现|l1-l|+|r1-r|是曼哈顿距离,所以把每个的询问看作是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然后构造最小生成树,沿着树边走即可。

一般转移只用暴力即可

很少用大神说的那么复杂的方法,正常的暴力也挺快的。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莫队算法_04
有两个角度。
角度一:看看右端点。一个块的r最多到n,每次从上一个块到达下一个块的r复杂度为n,一共有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莫队_05个块,所以复杂度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小记_06
角度二:看看左端点。每次左端点从一个块到另一个块的复杂度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小记_07。在每一块中左指针的移动总量是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08,Q是落在那个块的查询的数量。对于所有的块,总的复杂度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莫队算法_09
所以总的复杂度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算法_10

一些算法的限制

1、如前所述,该算法是离线的,这意味着当我们被强制按照特定的顺序查询时,我们不能再使用它。
2、有时加入删除操作比较困难会带个log,复杂度就会退化为莫队算法学习小记_算法_11。不过有时这样连10^5都能过。
3、如果有待修改的话,就要用到待修改的莫队,不会的参见​​带修改的莫队算法学习小记​​。
其余的离线题目几乎都可以做。

原始的题目:小Z的袜子(算法的第一道题——入门题)

一道莫队算法的入门题。
​小Z的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