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地址构成    
    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或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2. IP地址类型
    2.1 A类IP地址
        由1个字节的网络地址+3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0,地址范围从1.0.0.0~126.0.0.0,即可用的A类网络为126个,每个网络地址可容纳主机地址有1亿多个主机。
    2.2 B类IP地址
        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0,地址范围从128.0.0.0~191.255.255.255,即可用的B类网络地址有16382个,每个网络地址可容纳主机地址有6万多个。
    2.3 C类IP地址
        由3个字节的网络地址+1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10,地址范围从192.0.0.0~223.255.255.255,即可用的C类网络地址有209万余个,每个网络地址可容纳主机地址有254个。
    2.4 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2.5 E类IP地址    
        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3. 子网掩码
    3.1 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
    3.2 B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
    3.3 C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这里要特别说下子网掩码的意义,也是困惑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子网掩码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左边全1表示的是“网络地址”或“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右边全0表示的是主机地址。为什么会出现子网地址呢?
假设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个部门,每个部门的电脑数有上百台,如果单凭的使用“子网掩码=网络地址+主机地址”这种方式,那么就没法区分不同的部门了,所以这里引入了子网地址,即
“子网掩码=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这样相同的子网掩码就可以表示是相同的部门,每个部门之间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局域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