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8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知识篇(20211227更新)

鸳鸯扣,宜结不宜解

《身似摇红烛影》,词:唐涤生,曲:王粤生,唱:红线女,1954

可到此处下载本文档最新版本:

​http://www.umlchina.com/book/softmeth09.pdf​

您在阅读《软件方法》时如果发现错误,欢迎通过微信umlchina2告知。如果作者认为有道理,决定在下一次发布时根据您的意见修改,每个错误将付给您5.12元报酬,并在书中说明您的贡献。报酬通过微信支付。

(1)任何您认为的错误都可以,包括错别字。

(2)同一错误仅支付最先指正者报酬。 

(3)请根据最新版本作指正。

下册内容目前指正人有(按指正时间排序):吴佰钊、王周文、刘学斌、成文华、黄树成、李蜀斌、杨雪鸿、王书伟、高洪江、张志坚、龙燔。

9.1 本书案例介绍

9.1.1 案例更换

《软件方法(上)》以及下册2018年发布的电子版本,使用的案例是“UMLChina系统2018”。案例中讨论了给特定分区的联系人发公开课通知邮件的领域逻辑,类图如图9-1。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

图9-1 本书下册2018版本第8章的案例类图

时过境迁,原先使用邮件、短信甚至QQ的场合绝大部分已经改成使用微信。现在,UMLChina已经很少使用发邮件和发短信的方式来通知学员,除了每年年底会发邮件询问最新邮政地址以便邮寄贺年卡。

而在微信上群发通知,从现在的礼仪来说,容忍度极低。所以,我们也不会针对微信的好友批量地发活动消息,只会在微信群里发。

第二个变化是,2019年底持续至今的2019-nCoV疫情,使得公开课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不再有地域限制。

第三个变化是,自媒体平台(公众号、抖音、B站等)成了首要的展示门户,自有网站的重要性大幅下降。

以上提到的是这几年周边业务环境的变化,当然,作为讲解建模的案例,这是小问题,无非是案例的核心域知识有些跟不上时代。

更大的问题是,上册所描述的举办公开课和群发邮件,涉及到的更多是查询的逻辑,如果是讲解类图的建模,是够用了,但状态变化涉及不多,后文讲解状态机图和序列图时不好展开,而通过状态机来封装修改属性值的逻辑是面向对象建模的重点。

考虑到以上变化,本书下册更换了案例。

案例一是写书时正在关注的另一个UMLChina流程:上课时做题并抽奖,涉及到考试和抽奖的领域知识。

案例二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一款封装《软件方法》知识的智能建模工具——暂时命名为“发糕”。涉及到软件开发方法学的领域知识。

已成文的2018版本第8章的“UMLChina系统2018”案例剖析,继续作为参考案例保留,放在附录中。

9.1.2 案例一:答题抽奖

9.1.2.1 愿景

目标系统:

UMLChina系统2022

目标组织:

UMLChina

老大:

UMLChina负责人 潘加宇

需改进指标:

UMLChina训练中,花费在回答问题和抽奖上的平均时间

指标当前值:

3分钟/题

指标改进值:

2分钟/题

9.1.2.2 业务流程描述

UMLChina的训练中,老师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会用一个做题软件让学员做一些的题目,考查学员是否掌握。这些题目由老师在课前设置好。为了提高学员做题的兴趣,老师会用一个抽奖软件为答对题目的学员抽奖。

具体过程如下:

(1)老师请求做题软件显示下一道要做的题目,然后等待10-60秒,让学员阅读题目。

*同样难度的题甚至是同一道题,老师目前是凭感觉留给学员阅读题目的时间,留多了会造成浪费,留少了学员会觉得不公平。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用例_02

图9-2 答题抽奖流程现状-1

(2)老师请求抽奖软件随机抽取一名学员,抽奖软件随机抽取并显示抽中学员名字,老师在教室里寻找该学员所在位置,点名该学员回答问题。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03

图9-3 答题抽奖流程现状-2

(3)学员思考并口头回答问题,老师确认听清学员的回答后(人多时噪音较多),向做题软件提交学员的回答,做题软件判断并反馈对错。

*有的学员思考时间过长,甚至有学员的答题习惯是先把题目念一遍,导致老师不得不出声催促。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工具_04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05

图9-4 答题抽奖流程现状-3

(4)如果学员答对,老师请求抽奖软件为学员抽奖,抽奖软件从当前奖品池中随机抽取奖品,将抽中的奖品从奖品池扣除,反馈抽中的奖品信息,更新剩余奖品数量,更新学员答对排行榜。奖品可能是现金(金额从1.28元到40.96元),也可能是实物(书、饮料、小食等),还有一定比例的奖品是“木有”-没有抽到奖品。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工具_06

图9-5 答题抽奖流程现状-4

(5)如果奖品是实物,老师将实物发给学员;如果奖品是现金,老师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发红包给学员。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工具_07

图9-6 答题抽奖流程现状-5

9.1.2.3 业务序列图

针对以上流程,绘制现状的业务序列图如图9-7。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工具_08

图9-7 答题抽奖流程现状业务序列图

从图9-7可以看到,做题软件、抽奖软件和微信之间不直接通信。老师担任了信息搬运工的角色,用自己的手指按动电脑上的鼠标,把学员的回答搬运到做题软件里,用自己的手指按动手机上的软键盘,把做题软件抽出来的奖品金额搬运到微信里……。这种情况符合《软件方法》第4章提到的“改进模式二:改善信息流转”。

“寻找学员所在位置”、“判断超时”等逻辑封装在人脑中。这种情况符合《软件方法》第4章提到的“改进模式三:封装领域逻辑”。

改进的业务序列图如图9-8。注意,引进的系统依然是“UMLChina系统”,并非“UMLChina答题抽奖系统”。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09

图9-8 答题抽奖流程改进业务序列图

9.1.2.3 系统用例图

从图9-8映射“UMLChina系统2022”的用例图如图9-9。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用例_10

图9-9 “UMLChina系统2022”的用例图

9.1.2.3 系统用例规约

“学员→回答问题”的用例规约如下:

用例名:

回答问题

执行者:

学员(主)、微信(辅)

涉众利益:

老师-担心评价更新不及时,让学员觉得陈旧。

学员-担心自己碰到有陷阱的题目,导致周围同事特别是领导认为自己答不对简单的题目,能力不行。

学员-担心题目字太小看不清楚,担心手滑选错答案。

老师-担心抽奖结果被认为是预设的,导致学员失去兴趣。

老师-担心大奖出现得太快,导致后面的学员没有动力。

学员-担心抽奖不公平,轮到自己抽奖时运气太差,轮到别人抽奖时运气太好。

奖品生产厂商负责人-担心自己的产品被用作不好的用途。

微信系统管理员-担心自己维护的系统受影响发生故障。

基本路径:

1. 学员提交回答。

2. 系统验证回答有效。

3. 系统判分,保存判分结果。

4. 系统反馈判分结果。

5. 系统验证得分大于0。

6. 系统随机抽取奖品,将抽中奖品从奖品池移除,保存抽奖结果。

7. 系统反馈抽奖结果、剩余奖品和学员成绩排行。

8. 系统验证抽中奖品为现金类型且存在学员的微信号。

9. 系统请求微信向学员的微信号发红包。

10. 系统保存发奖金结果。

11. 系统反馈发奖金结果。

扩展:

2a. 回答无效:

2a1. 系统反馈回答无效。

2a2. 用例结束。

字段列表和业务规则:

1. 回答为选项。系统暂时不考虑选择题之外的题型。

2. 有效规则:单选题的回答只能是1个选项,多选题的回答至少有2个选项。

3. 判分结果=学员+回答选项+得分+判分时间。

3. 得分规则:所回答选项集和题目预设答案选项集完全相同,则得到题目全部分值,否则题目得分为0。

*分值:某个知识点会有一组题目让学员回答,同一组题目中,可根据题目难度为题目设置不同的分值,难度越大,分值越高。难度是相对的,同一道题目,放在A组可能属于难题,放在B组可能就相对容易。

4. 判分结果=学员姓名+得分+评价。

4. 评价从同一得分值的多个评价中随机抽取。

*评价:一些用于活跃气氛的热门用语,和学员回答的得分值对应,一个得分值会准备好多条评价。例如,得0分,评价可能有“不讲武德”、“耗子尾汁”、“你站在此处不要动”等,得1分,评价可能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个个都是人才”等,得更高分,评价可能有“人类高质量男(女)性”、“yyds”等。

6. 抽奖结果=学员+奖品+抽奖时间。

6. 抽奖规则:抽奖时,如果奖池有多于一件奖品,而且价值不完全相同,那么把价值最大的奖品抽中的概率调低为其他奖品的一半。

7. 抽奖结果=奖品名称。

7. 剩余奖品=奖品名称+剩余数量。按奖品的价值降序排序。

*价值:每种奖品会设置一个价值,现金的价值为现金的金额,实物奖品的价值为该实物的价格,未抽到奖励视为抽到价值为0的奖品。

7. 成绩排行=学员姓名+总得分+中奖次数,先按总得分降序排序,再按中奖次数降序排序,最后按学员姓名升序排序。

*中奖:抽到的奖品价值大于0,为中奖。

9. 输入输出信息参见最新版微信支付接口规则。

10. 回答+是否发放成功+发放时间。

11. 是否发放成功。

质量需求和设计约束:

1. 针对初次使用本用例的健康人样本,要求平均每秒1次按指令提交回答20次无错误。通过的比例不少于99%。

6. 本步骤的执行时间控制在3-5秒之间。

*即使计算时间很短,也不宜太早出奖品,因为会让学员觉得没有在随机抽奖,而是预设好的结果。

9.1.3 发糕智能建模工具

9.1.3.1 为什么要自行研发一款建模工具?

UML规范提供了各种建模元素并给出了语义,但是,建模时挑选哪些元素来建模,建模是怎样的过程,UML规范没有规定。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11

图9-10 摘自UML 2.5.1规范

《软件方法》所叙述的方法学挑选了一些表示元素来表示模型,如图9-11。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12

图9-11 《软件方法》所选择的表示元素

建模的过程可能如图9-12。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用例_13

图9-12 《软件方法》的建模过程

使用当前的一些工具如Enterprise Architect等结合方法学建模时,建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方法学知识,在建模过程中做很多思考,挑选合适的表示元素来建模。

例如,在建模愿景的过程中,建模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定位目标组织和老大,思考过程中,可能需要画类图来帮助定位;在画业务序列图时,建模人员需要思考如何正确描述各个系统恰当的责任,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模式……

建模人员还要了解模型中存在的对应关系。

例如,业务序列图上从外部指向某个业务实体的消息,会对应某个系统的用例;某个类的状态机图上的迁移事件,会对应某张序列图上指向该类的某个对象的操作……

《软件方法》详细描述了这些知识,但当前的各种建模工具并没有封装,而是依赖于建模人员的大脑,而且这颗大脑还得掌握《软件方法》。

如果能把这部分知识提炼出来,封装到建模工具中,可以大大降低得到高质量模型的门槛。

遗憾的是,从建模工具目前的发展走向来看,并没有在建模方法学方面下功夫,很多精力花在:

(1)支持更多的图(2)添加更多的项目管理功能(3)简单映射到更多编程语言和存储平台。

图9-13是Enterprise Architect 15.1的界面截图,从中可以看到Enterprise Architect现在支持的图。图9-13左侧列表框的滚动条高度是列表框高度的1/4左右,说明支持的图是图9-13上可见部分的4倍。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14

图9-13 Enterprise Architect 15.1支持的图(一小部分)

一些号称“新式”的建模工具,就是把现有工具的一些简单功能搬到web上,可以在浏览器上使用——实际上就是web上的画图工具。

我把建模工具和编码工具类比如下(当然,编码也是建模的一种):

*画图工具  类似于  记事本

(一些“新一代”建模工具其实就相当于web记事本,连vscode.dev都不是)

*建模工具  类似于  编码环境

*封装方法学模板的建模工具  类似于  集成开发环境

*封装方法学智慧的建模工具  类似于   封装专家级程序员智慧的集成开发环境

我们试图制作一款封装《软件方法》所述方法学智慧的建模工具。

我们希望在工具中封装当前建模工具没有封装的《软件方法》知识。也就是说,我们把《软件方法》的知识作为核心域,制作一款封装《软件方法》知识的工具。可以这样说,在用这个案例学习分析设计技能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建模,还可以学习到对建模的建模。

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工具的研发来反哺《软件方法》——通过严密的建模思考,清理方法学理论体系上可能存在的缺陷,使其逻辑更加严密。

《软件方法》参考了多方面的知识来源。愿景中的定位知识来源于Al Ries和Jack Trout,用例图和序列图的知识来源于Ivar Jacobson,阿布思考法来源于Barry Nalebuff和Ian Ayres,用例规约来源于Alistair Cockburn,分析类图来源于Peter Coad……“利润=需求-设计”,来源于高焕堂。文献可以参见《软件方法》的“推荐阅读”部分。

当然,经过二十年“聚焦最后一公里”实践,原有的知识都已经被拓展。大家感兴趣可以对照一下原有知识和《软件方法》中的知识。

9.1.3.2 愿景

目标系统:

发糕智能建模工具

目标组织:

信任并决定采用《软件方法》的需求和设计人员群体

老大:

王工,某供应链企业架构师,目前用Enterprise Architect建模供应链项目

需改进指标:

使用《软件方法》所授方法学建模时,得到同等质量建模工件所需人时

改进幅度:

下降50%

9.1.3.3 业务序列图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15

图9-14 建模人员在Enterprise Architect帮助下建模愿景的业务序列图

图9-14忽略了和涉众交流的过程,只描述思考和建模的过程。

从图9-14可以看到,许多思考是在人脑中进行的,可以提炼出来放在建模工具中。改进的序列图如图9-15。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16

图9-15 改进后的业务序列图

9.1.3.4 系统用例图

映射为系统用例图如图9-16。用例实际上就是一个,右侧三个用例是编写愿景过程中的可选分支,可独立为扩展用例。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用例_17

图9-16 发糕建模工具的用例图

9.1.3.5 系统用例规约(部分)

“建模人员→编写愿景”的用例规约如下:

用例名:

编写愿景

执行者:

建模人员

涉众利益:

……

基本路径:

1. 需求人员请求编写愿景。

2. 系统反馈需要提供的信息项。

3. 需求人员可以

    通过比较标签值协助定位目标组织

    画因果图

    查看组织类型KPI

4. 需求人员提交愿景信息。

5. 系统验证愿景信息充分。

6. 系统保存愿景信息。

7. 系统反馈愿景信息已保存。

扩展:

3a. 通过比较标签值协助定位:

3a1. 需求人员输入关键词,请求协助定位目标组织。

3a2. 系统反馈相关组织类型。

3a3. 需求人员指定组织类型。

3a4. 系统反馈组织类型标签信息。

3a5. 需求人员指定标签选项和排序。

3a6. 系统生成待提交的目标组织名称。

……

字段列表和业务规则:

2. 待提交的目标系统名称缺省为项目名称。

4. 愿景信息=目标系统名称+目标组织名称+老大角色+老大姓名+需改进指标+指标当前值+指标改进值+改进幅度。

6. 保存信息=4+保存时间。

5. 愿景信息充分规则:老大姓名、指标当前值、指标改进值、指标改进幅度允许为空。

3a2. 反馈信息={组织类型名称}*。

3a4. 反馈信息={标签名称+{可选项}*}*。

3a6. 生成规则:目标组织名称={标签选项值+“的”}*+组织类型名称,排序越靠前的标签离组织类型名称越近。

……

9.1.3.6 “发糕”名字的来源——兼谈IT起名

这小节内容本不应该属于下册,应该放在上册第2章“愿景”更合适,但由于第2章当时没有写到这方面内容,所以暂时放在这里。

起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起名

直接用品类的名字起名,例如IBM、Microsoft、Enterprise Architect……包括UMLChina。

IBM是InternationalBusiness Machines(国际商业机器)的缩写,公司创建于1911年。IBM最开始做打字机,后来做计算机,都属于“商业机器”;Microsoft诞生于1975年,当时软件还属于顾客购买计算机时赠送的附属品,还没有“软件业”的概念。

在品类形成的初期,直接起名可以帮助抢占先机,但是不利于将来的延伸。

IBM研发和收购了许许多多的软件,所谓五大软件品牌,都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幸亏IBM是缩写,如果使用全名,对IBM软件的形象就更不利了。

Microsoft的“soft”也让人感觉擅长软件,不擅长硬件,其实微软的笔记本电脑水准很高。

直接起名还有一个问题:容易模仿和混淆。

你来一个UMLChina,他来一个ChinaUML、UMLCn、CnUML,然后你就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

建模工具Enterprise Architect属于直接起名,两个通用词汇连在一起,如果使用Enterprise Architect碰到问题,用搜索引擎搜索“Enterprise Architect”,得到如图9-17的结果。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_18

图9-17 bing.com搜索enterprise architect的结果

可以看到,第一个结果类似广告,第二个结果确实是建模工具EA,第三个结果说的已经是企业架构。和EA相关的内容混杂在大量企业架构、企业架构师的内容之中。

(2)隐喻起名

名称中不直接包含品类名,而是用一个能联想到品类的名字,例如Google、百度、知乎、闲鱼、滴滴、饿了么、陌陌……。

Google是一个搜索引擎,名字来源于googol,即10的100次方,暗示后面有海量的信息供搜索。域名用google.com而不用search.com之类,原因当然不是买不起域名。如果起名search.com,可能就会有人山寨esearch.com、isearch.com,而Google这个词和起名者的创意相关,如果有人山寨了一个iGoogle,其他人也会联想到iGoogle里的Google怎么来的,山寨起来不划算,不如另起个名字,比如百度。

隐喻式起名虽然和品类的绑定没那么直接,可以延伸到其他品类,但也不是没有影响。百度搞地图、文库还好,搞外卖、商城之类搜索不是关键要素的领域就够呛了,除非不用百度的名字。

(3)无厘头起名

名字来自起名者灵光一闪,和品类没有内在联系,例如Dell、Apple、小米、京东、盒马、喜马拉雅、荔枝……,包括本书的案例“发糕”。

Dell是因为创始人姓Dell,Apple是因为乔布斯当时经常吃苹果,小米是因为大家早餐喝小米粥,京东是因为爱情。

从十多年前开始,我的胃就不好,后来我太太和我说,主食吃发酵食品,比如馒头、发糕等等。于是我即使出差时也注意把主食改为馒头、发糕,尤其喜欢点“西贝”的发糕(此处不是恰饭,虽然我很想恰。欢迎各餐饮企业来洽谈恰饭事宜,反正我吃过的发糕也不只西贝一家)。

现在,我的胃肠已经很好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了,例如不喝酒、三餐之外不进食。

(*仅供参考,有一定年纪的同学,隔1-2年可以做一回胃肠镜套餐。不疼,10秒麻翻,醒过来就做好了。)

虽然无厘头用的词可能也是通用词,但是词义和品类没有内在联系。苹果不是卖水果的,小米不是卖杂粮的。这和Enterprise Architect不同,Enterprise Architect确实就是奔着“企业架构师”去的,如果Enterprise Architect是女性内衣品牌,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词义和品类没有内在联系,在初期的营销中,必须卖力宣传,而且要和品类一起连起来宣传。例如,Apple最开始叫Apple Computer。有一段时间霸占电梯广告的“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也是连在一起说。光说瓜子,大家以为是卖炒货的。

等到大家对品牌有认识了,再把品类名称去掉。“Apple Computer”把“Computer”去掉,喜马拉雅FM、荔枝FM现在把FM去掉了,“盒马鲜生”也去除“鲜生”,只保留“盒马”。

因为名字不绑定品类,通过宣传给名字赋予某种“气质”之后,就可以延伸到其他品类。Microsoft搞房地产比较别扭,Apple搞房地产,就是创新、精致、有点贵的房地产;小米搞房地产,就是性价比高的房地产,“年轻人的第一套房”。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工具_19

图9-18 小米的广告

我对选择起名方式的看法:

如果在品类形成初期,对该品类看好,下决心锚定这个品类,而且有信心成为各品牌的领先者,就用直接起名好了,显得霸气;如果想要灵活变化,就无厘头起名。

UMLChina和《软件方法》都是直接起名。

UMLChina这个名字,好处是形象鲜明,在UML普及初期很有帮助。一看“UML+China”,就觉得是UML在中国的代表,在中国如果需要UML服务,就是它了。其实,除了我自己和OMG里个别人有过Email联系,UMLChina和OMG并没有官方合作关系,也没有绑定到哪家工具厂商。

好处的另一面就是坏处。

一个坏处是会让人认为“只会UML”。有时,来联系业务的是IT组织的人力资源专员或培训公司的行政老师,她们(女性居多)没有软件开发的经历,会问“潘老师,您这边除了UML的培训之外,还有没有针对产品经理或架构师的培训”。我不得不向对方解释方法、过程和工具等概念,以及UML和这些有什么关系。还有,要是OMG把UML改了名字,UMLChina这个名字就杯具了。

另一个坏处是走不出中国。毕竟在很多领域,China和“领先”还不能联系在一起。当然,目前还没有面对这方面的烦恼。

UMLChina如果不用直接起名,用隐喻起名,您觉得叫什么合适?欢迎在评论留言。

UMLChina如果不用直接起名,用无厘头起名,您觉得叫什么合适?欢迎在评论留言。

严格来说,UML不是品类,是品牌。品类是建模语言,UML是OMG这个“厂家”的一个品牌,只不过UML相对于其他建模语言品牌显得太突出,已经接近于品类。类似的例子还有可乐。可乐本来是品牌,后来大家大脑里逐渐建立起这样的概念:那种黑褐色的糖水叫可乐(Cola),于是可乐就成了品类。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天府可乐……是可乐的品牌。

同理,《软件方法》也是直接起名,不另外起品牌名字,例如“潘氏方法”、“鲸鱼方法”、“灵便方法”,即使搜索时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也无所谓。这也是表达一种信心。

直接起名的书还有“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第9章分析 之 分析类图——案例篇(20211228更新)_建模工具_20

图9-17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封面

至于“发糕”嘛,因为《软件方法》的知识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基于方法学开发相应的工具,也许其他人做的工具更好呢?所以就不敢直接起名了,先起一个无厘头的名。

特别声明:以上思考和我对建模的思考不一样,仅属于业余爱好,所以思考的价值不敢确定,仅供参考。竞争成败因素很多,起名因素占的比例难说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