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博士说过,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那都是因为有一群孩子围绕在他身边,通过和孩子们的相处以及给他们上课,让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不断探索,从而在实践中成长。在不断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他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当然,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同样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孩子的想象是纯净无瑕的,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良好的艺术发展细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艺术感知力弱的这一部分孩子。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利,能让他们从艺术中获得快乐,那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老师的教导和引领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家长们积极配合。
现在的家长们大多工作繁忙,空闲时间少,与孩子的亲子时间更少。所以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时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扼杀孩子的艺术天分。孩子的画面就是他创造力的体现和情绪的反应。但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小心就用几句话扼杀了孩子画画的天分和积极性。
误区一:宝贝画的不好没关系,我来帮你画。
家长认为,孩子画的线不够直,大小比例不对,圆是带棱角的。于是把着孩子的手,帮他“完美”的画出顺畅的直线,比例正常的物体,正正的圆形。有的孩子画的小人儿头大身子小,腿长胳膊短。于是妈妈想出了办法:拓印出人物的轮廓,让孩子直接往里面填色。其实这样做封锁孩子创造力,是对孩子很残酷的训练。因为知识绘画技法可以教,可以训练,但想象和创造力不能教。孩子本来天生是创意大师,他们刚开始拿起画笔时,就站在原创的最高点。画作中独一无二的想象,都不是教出来的。
误区二:宝贝你这是画的什么呀?怎么一点也不像呢?
孩子在儿童时期,认为主观想象就是真实存在的,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出来,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控制画笔工具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孩子的画当然与真实存在的物体有一定差距。不过,我们应该给他们画的不像的自由。因为,画得像,并不是绘画艺术的最终目的。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孩子作画的欲望,让他们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情感。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引领孩子去发现美、观察美、领悟美,进而去努力创造美。所以这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也需要家长学习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配合老师。
误区三:宝贝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听你讲你的画
有的孩子刚完成作品,内心的喜悦十分渴望与最亲近的人分享。在期待中等父母下班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刚画的画。结果孩子爸爸说:“宝贝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听你讲你的画,你先去自己玩吧。"孩子很失落的走开,兴奋劲全都没有了,以后也失去了对绘画的热情,同时做很多事情都会不积极,因为他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被关注和认可。
其实孩子们大多数画的是他们生活里的所见所闻或者新听的故事,他们有时会很关注某一个细节,我们也能够从他们的作品细节中感受到他们的所思所想、快乐与烦恼。所以当您的孩子开始告诉您有关他绘画的故事时,请一定放下手里的事情,全神贯注地耐心听他讲解。
您与孩子的对话将会潜移默化拓展他的词汇量,还可以教会他如何让与人沟通,这些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请给您的给孩子一点时间,今后他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积极、健康向上并且与众不同的人。
误区四:宝贝你画的太棒了,以后咱们一定能当个大画家
家长觉得孩子只有受到表扬才能更好地画画,所以,不论他画什么,画得如何,都一味地大肆夸奖。结果有时却适得其反,有的孩子会因为这类表扬给自己造成的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鼓励,不要夸大其词。而且,即使孩子确实画的不错,也不要仅仅表扬他画得好,要分析指出他的优点具体在哪里。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取长补短逐渐进步。
所以,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很有必要,因为大多家长都没有专业的绘画知识,所以要请老师帮助指出孩子绘画中存在的优缺点,以便回家后和孩子讨论时加深孩子的印象。
相信培养孩子绘画的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宝贝,希望家长们参考以上误区,不要不小心扼杀了孩子的艺术热情。让我们一起做好孩子艺术之路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