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是时下十分流行的编译和打包工具,它提供一种可扩展的loader的方式,简单的配置,便可以编译打包各类型的文件,包括js、css、image、font、html,以及各种预编译语言都不在话下。

一、回顾与思考

在上一节的【入门:十分钟自动化构建】​中我们讲解了如何用gulp去搭建一个工作流。我们认识到gulp是一个流程管理工具,以单个任务为基础单元,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而且gulp还有很多的以gulp-*格式命名的工作模块,用来处理各种资源文件,如果没有看过上一节内容的同学,建议先回去看过,再往下阅读,因为本节内容是跟上一节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的。

这一节我们会讲解​如何构建具备版本管理能力的项目​,什么是​版本管理能力​?不是什么svn或者branch,我们看这样一个场景来帮助理解:

你用上次搭建的工作流开发了一个网站,然后上线。第二天打开发现有bug,心想尼玛赶紧趁着老板没发现修复一下。改完代码,打包,发布,一气呵成,完美。然而十分钟以后老板让你去一趟办公室,打开页面跟你说有个bug。心里一抽,一看!我勒个去,这坑爹的缓存啊。。。

怎么去解决这个缓存?,或者说,怎么保证我上线一个新版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替代旧版本?这就是版本管理。

这问题有很多解决方法,包括手动打个戳啊什么的,像src="a.jpg?201608062315",这确实可以解决,但是如果一次更新的东西很多,你压根改不过来。

gulp能帮我们做这事吗?可以,麻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资料。有没有简单点的套路?有的,webpack天然支持这一功能。接下来我们就介绍如何用webpack来搭建这么一套工作流。

二、webpack

webpack的用法,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跟gulp一样,webpack也是写好配置文件才能开始工作。

全局安装webpack

npm install webpack -g

记得养成好习惯,也本地安装一下哦

npm install webpack --save-dev

顺带我们把接下来要用到的几个loader一起安装了:

npm install style-loader css-loader sass-loader swig-loader --save-dev

这里的*-loader​作用跟gulp-*差不多,就是一些编译用的模块。

紧接着我们在根目录下,新建一个webpack.config.js配置文件,我们直接来看代码:

var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src/js/index.js']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static'),
publicPath: 'static/',
filename: '[name].js'
},
resolve: {
extensions: ['', '.js', '.scss', '.swig']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css$/,
loader: 'style!css'
},
{
test: /\.scss$/,
loader: 'style!css!sass'
},
{
test: /\.swig$/,
loader: 'swig'
}
]
}
}

这里大致分为四部分的内容:

​entry​

入口文件,也就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你可以将整个web应用都最终打包成一个js文件,那你只需要定义一个入口,而如果你希望对多个页面独立开来,你需要定义多个入口,最终在不同的页面引用不同的js。一个entry对应生成一个bundle。

​output​

定义打包输出的配置:

  • path是打包文件的存放路径,按上面的配置,意味着我们待会打包的文件是要放在dist/static下的;
  • publicPath是定义文件被打包后的url前缀的,效果是<script src="index.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index.js"></script>;
  • filename顾名思义,就是定义打包后的名字,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定义,最终文件名与原来的保持一致,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再拼接一些名词,比如[name].min.js​,最终打包出来文件名就是index.min.js。

​resolve​

这个配置可有可无,它是定义一些常用的文件拓展名,被定义了的文件格式,在引用的时候可以不加扩展名,比如我配置了.js​的拓展名之后,在开发中我可以直接require('./common')​,而不需要require('./common.js')。

​module​

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在这里定义针对各种类型文件的loader(加载器/编译器),可以看到我们分别定义了css、scss、swig三种文件对应的loader,多个loader之间用!隔开,'-loader'可以省略不写。注意,编译的优先次序是从右到左的,比如scss文件是先被sass-loader处理,然后再被css-loader处理,最后再被style-loader处理。

除了这几点,webpack还有个比较重要的配置项plugins,这个我们暂时不介绍,后面会在具体的应用场景里引入。除此之外,webpack的其他配置项大家可以去官网了解。

三、源码

话不多说,我们还是取原来的gulp_base项目源码来做介绍。

- project
|- src // 源文件夹
| |- tpl
| | `- index.swig
| |- sass
| | `- index.scss
| |- js
| | `- index.js
|- dist // 打包文件夹
`- package.json

webpack的模块化使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commonjs的规范来组织代码。有关commonjs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查阅相关文章,这里不作深入展开;或者关注我之后的文章,我将会针对模块化做一些讲解。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通过将页面划分成很多的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单独的js文件,我们可以通过require的方式,去引入一个模块,进而组织成一个大的web应用。而webpack更甚,在webpack里,"一切资源皆模块",不管是图片还是css,都可以在js文件中直接require,当然前提是你已经在webpack.config.js的​module​项里配置了这类文件的相关loader。

四、编译打包

ok,准备就绪,我们来试着编译一下

webpack

理论上,我们如果把js文件放在一个叫做js的文件夹里,那几乎百分百确定这货就是.js结尾的,扩展名显得有点多余。当然如果你硬是要在js文件夹里放个.jpg的文件我也拿你没办法是吧。

咱们看看dist目录里面是不是有了个static文件夹?文件夹里是不是有个文件叫做index.js?是不是就成功了?没成功你找我。

好,我们试着验证另外一个配置,output.filename,我们改一下:

module.exports =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static'),
publicPath: 'static/',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
...
}

命令行里webpack一下:

Hash: 408544aa45e4f298cb49
Version: webpack 1.13.1
Time: 49ms
Asset Size Chunks Chunk Names
Index.e167a63b2bcf28077701.js 1.53 kB 0 [emitted] Index
[0] multi Index 28 bytes {0} [built]
[1] ./src/js/index.js 21 bytes {0} [built]

打开dist/static目录一看,生成了一个Index.e167a63b2bcf28077701.js​文件,chunkhash是由webpack对index.js这个文件进行 ​md5​ 编码之后得到的一个戳,这个戳是唯一的,拼接在文件名上,可以表示这个文件的唯一性,只要index.js里面的内容被修改一丁点,这个生成的戳就会不一样。

这不正是我们开头想要的版本管理吗?太美好了,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个问题,如果我每修改一点,这个文件名就不一样了,那我不就要在html中每个引用了这个js的地方再修改一下文件名?这根本就没有减负嘛!

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webpack当然提供了解决方案,如果我们用webpack帮我们打包html,并且自动地去注入这些资源,那问题就解决了。

一般来说webpack就只是处理入口文件,也就是从js去入手,这样的话怎么都轮不到html,那怎么样才能让webpack去处理一下html?答案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plugins!

我们来修改一下配置: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src/js/index.js']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static'),
publicPath: 'static/',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
resolve: {
extensions: ['', '.js', '.scss', '.swig']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css$/,
loader: 'style!css'
},
{
test: /\.scss$/,
loader: 'style!css!sass'
},
{
test: /\.swig$/,
loader: 'swig'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chunks: ['Index'],
filename: '../index.html', // 留意这里,这里的路径是相对来path配置的
template: './src/tpl/index',
inject: true
})
]
}

请留意两点修改的地方,一个是var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一个是plugins的配置内容。

webpack允许以插件的方式去扩展功能。html-webpack-plugin是webpack提供的一个简化html处理的插件,其实本意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引用bundle的问题,顺便提供一些像压缩啊注入、变量啊什么的功能。具体其他功能大家可以去官网看文档。

使用前记得先install啊!

我们再次编译一下,然后查看一下dist文件夹,是不是多了个index.html?而且index.js也被编译后自动注入了页面

编译前:

// index.swig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hello, world!
</body>
</html>

编译后:

//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hello, worl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tatic/Index.e167a63b2bcf28077701.js"></script></body>
</html>

done!

看着这html,有没有感觉少了点什么?嗯,少了css,我们来看看css怎么注入。

其实css更简单,我们已经说过了:

在webpack里,一切资源皆模块。

我们只需要在index.js中直接require就可以了:

// index.js
require('../sass/index')
console.log('index')

编译一下,打开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hello, worl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tatic/index.c04c40a250e85ea100ab.js"></script></body>
</html>

没看到有引入css啊?你个骗纸!

别着急,试着双击index.html文件,在浏览器打开试试?是不是有样式了!神奇,样式是哪里来的?原来css都被打包进js里面了!

虽然说目的是达到了,但是总觉得有点不好,我们还是习惯外联css啦,能不能实现?可以!甩你一个plugin!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var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css$/,
loader: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style', ['css'])
},
{
test: /\.scss$/,
loader: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style', ['css', 'sass'])
},
{
test: /\.swig$/,
loader: 'swig'
}
]
},
plugins: [
new ExtractTextPlugin('[name].[chunkhash].css'),
...
],
...
}

看着就能明白吧,这里不再细讲,反正也就是这么用而已。

编译一遍,看看index.html:

//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index</title>
<link href="static/index.d4085060ebf342f7a5a1.css" rel="stylesheet"></head>
<body>
hello, worl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tatic/index.d4085060ebf342f7a5a1.js"></script></body>
</html>

完美!

到这里,我们的打包工作算是介绍完了,下面我们试着搭建开发环境。

五、开发环境

我们在使用gulp的时候,搭建开发环境是借助browser-sync​,而对于webpack来说,我们有更好的选择:webpack-dev-server!

webpack-dev-server是webpack官网提供的一款本地开发服务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适用于在webpack下进行开发的环境。

webpack-dev-server的用法其实很简单,基于webpack的配置,稍稍补充一些内容就可以了。webpack-dev-server有两种使用方式,cli和api,我们分别做介绍。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针对开发环境单独创建一份配置文件,有印象的同学可以记得,我们上一节讲过,打包与开发的配置文件有一个不同点,打包是以产出并且优化为目的的,而开发则更侧重效率,所以我们需要把一些压缩和多余的优化手段给去掉,减轻开发过程中的编译负担。

我们新建一份配置文件webpack.dev.config.js:

// webpack.dev.config.js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src/js/index.js']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static')
filename: '[name].js'
},
resolve: {
extensions: ['', '.js', '.scss', '.swig']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css$/,
loader: 'style!css'
},
{
test: /\.scss$/,
loader: 'style!css!sass'
},
{
test: /\.swig$/,
loader: 'swig'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chunks: ['index'],
filename: '../index.html',
template: './src/tpl/index',
inject: true
})
]
}

我们把extract-text-webpack-plugin去掉,再把为了避免缓存而在文件名加戳的方式也去掉,这样就差不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把path和publicPath两项都去掉了,这里是为了配合下面的cli方案使用,我们接下去看就会明白。

​cli​

cli的方式要求我们全局安装webpack-dev-server: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g

然后我们直接在命令行里输入:

webpack-dev-server --config ./webpack.dev.config.js --display-error-details --devtool eval --content-base ./ --inline --progress --colors --host 0.0.0.0

天了噜,这也太长了。这长长的一串命令,都是针对webpack-dev-server初始化的配置,当然,webpack-dev-server的配置也是可以在webpack.dev.config.js里定义的,只是我们这里主要展示cli的用法,所以就直接这样输入了,具体各个参数是什么功能,我们可以不必全部了解,因为这里并没有特别关键的配置项,大部分都是对终端里输出形式的一些设置,我们挑重点的来说:

  1. ​content-base​设置开发服务器的根目录;
  2. ​host​设置为0.0.0.0使我们在局域网中可以通过ip的方式访问;
  3. ​hot​配置热更新。

热更新的作用是使得我们在修改并保存代码之后,在不刷新浏览器的情况下,自动更新浏览器对应部分的代码!注意,此时页面是不会刷新的,但变化立刻就可以反映出来!这一项我们并没有设置,为什么?因为这里有一点小问题,热更新的功能目前并不能对.html(或者静态模板)这样的文件起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修改的是html,它将会不起任何作用,除非我们手动刷新,才能看到效果。这就有点捡芝麻丢西瓜了,所以我们选择了放弃它。

当然,如果是像react这样的主要由js来构建的项目,那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热更新。

我们在配置文件中去掉了publicPath的设置,其实你可以试着设置一下,你会发现publicPath是会影响到全部的资源包括index.html,使得我们所有的文件都被放在服务器的static​目录下,此时只能通过/static来访问到index.html,所以我们选择去掉这两项设置,讲文件统一编译打包到根目录下。

其他配置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官网的文档里了解。

​api​

cli的方式虽然很方便很简单,但是如果要使用更多的定制化,api会更灵活一些。

注意,这一部分内容十分重要,因为我们之后乃至下一节的文章里,都是基于api来配置工作流的,请务必掌握这一节的内容,如果你还有再深入研究下去的想法的话,不要满足于cli的便捷方式而对这一部分内容粗略带过。

使用api的方式,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来手动定义一个开发服务器,并且补充相关配置项,为了使配置与实现逻辑分开,我们还是使用原来那份配置文件webpack.dev.config.js,但是新建一份js文件server.js来编写这个服务器逻辑。

var WebpackDevServer = require('webpack-dev-server')
var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var config = require('./webpack.dev.config.js')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compiler = webpack(config)

var server = new WebpackDevServer(compiler, {
stats: {
colors: true,
chunks: false
}
})

server.listen(8080, 'localhost', function() {})

ok,我们先来试着跑一下:

node ./server.js

回车,成功啦!而且运行效果貌似跟cli的一样。

这里的内容实在没什么可讲的,我们首先使用webpack传入配置内容config,得到一个编译的实例,之后我们再创建一个webpackDevServer的实例(本地服务器),来跑这份编译实例,服务器监听8080端口,所以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0就可以访问了,搞定!

到这里就ok了吗?其实还没有,我们试着修改index.js,然后保存,看看浏览器。

浏览器没有反应,也就是说,这里还没有实现自动刷新浏览器的功能,我们配置少了一些东西。

好,那我们接着来。

webpackDevServer的官方文档里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Similar to the inline mode the user must make changes to the webpack configuration.Three changes are needed:

  • add an entry point to the webpack configuration: webpack/hot/dev-server.
  • add the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to the webpack configuration.
  • add hot: true to the webpack-dev-server configuration to enable HMR on the server.

这里就算看不懂意思也能猜得到吧~

  • 每个入口都添加webpack/hot/dev-server
  • plugins里增加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配置hot: true

二话不说就开搞,我们按照指示修改得到最终的server.js长这样:

var WebpackDevServer = require('webpack-dev-server')
var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var config = require('./webpack.dev.config.js')
var path = require('path')

for (var key in config.entry) {
var entry = config.entry[key]
entry.unshift('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localhost:8080', 'webpack/hot/dev-server')
}

config.plugins.push(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var compiler = webpack(config)

var server = new WebpackDevServer(compiler, {
hot: true,
stats: {
colors: true,
chunks: false
}
})

server.listen(8080, 'localhost', function() {})

都是挺简单的东西没啥看不懂的,咱就不细讲了,直接跑起来!

修改一下index.js,保存!呀,效果出来了,挺好;

修改一下index.scss,呀,效果出来了,倍儿棒;

修改一下index.swig,保存!呀,你咋就没反应了啊。。。

还记得我们用cli来搭建的时候遇到的类似情况吗?WebpackDevServer的​Hot Module Replacement​是不支持html模板的,所以这里也一样,怎么解决?

还是像原来,我们把hot: true的配置项去掉就好了,ok,运行一遍,修改,保存,done!

六、总结

gulpfile.js文件我们一看就明白,逻辑清晰层次分明,webpack的配置文件则需要细细咀嚼。

相比gulp,webpack构建工作流是不是会复杂些?当然,我们只是对比来说,事实上如果只是从操作来看,也并没有多复杂。我描述一个感受,看大家是不是有共鸣:

gulp是一套流程管理工具,专门管理一个个的任务,同时结合一些编译模块来处理各种资源文件;

webpack则是一个大而全的编译器,主要用于各种资源文件的编译和打包工作,由此为中心衍生出了一系列周边工具,比如开发工具,插件等等。

事实上,webpackDevServer编译的文件是存放在内存中的,操作起来速度非常的快,整个的项目编译完成几乎就是那么一个刷新的瞬间,而gulp则还是硬盘上的操作,速度要慢几个量级,我们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差异,那是因为项目还不够大。

有没有留意到,我们这一节并没有像上一节那样介绍到ftp工具?之所以没有作介绍,是因为webpack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插件或者模块去完成这样的工作,事实上也不应该有,因为webpack本身是一个资源处理器,与项目的上传部署没有太多关系。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npm包,用一种毫无联系的方式去组合这两个功能,我们可能需要编写一个ftp.js,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上一节当中的npm run build && npm run upload命令?差不多就是这样。这个ftp.js就跟webpack的关系相当微弱了,不像我们写gulp那样,扩展一个功能的时候,只需要写多一个task。

这里概念非常抽象,我也不能完完整整地传达,不知道大家理解多少。老方法,我还是举个栗子来说明:

webpack就好比一套很好用的螺丝刀,基本所有的机器的维修工作都能应付。但是如果需要完整一点的工程,我们可能还需要大锤啊电钻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但是东西一过来可能没法整理到一起,只能拿个塑料袋粗略地装起来;

gulp好比一个工具箱,里面也有几件比较简单的螺丝刀,如果有其他的工具,来了就往里面放,妥妥的。

嗯,又是一个不怎么贴切的栗子,凑合着用吧憋唧唧歪歪的。

我们先理解到这里,进一步的对比,我们会在教程最后的章节里呈现一次比较细致的说明。

后话:我们可以把webpack这把好用的螺丝刀放gulp这个工具箱里吗?答案当然是yes!帅(美)的人已经动手了,丑的还在卖萌。下一节【强化:构建易用高可扩展性的工作流】我们将为大家讲解如何使用gulp结合webpack,各取所长地搭建一套简单易用、高可扩展性的工作流。

本次演示项目的git地址:webpack_base

文/jack_lo(简书作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