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立足,跟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取哪种姿态?
有没有一个总的原则呢?
庄子说:有
,这个智慧叫:木雁之间
。
这个智慧在职场中非常有用,庄子有很多学生,学生们总想听听老师的建议,所以学生就问庄子这个问题,但是庄子说:我现直接在讲给你们听,印象不够深刻,走吧,咱们一起进山,到山里面去体会一下。
于是庄子就带着学生们进山了,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碰到一群伐木的工人,正在叮叮当当的伐木。庄子说:来,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伐木工人砍的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回答说:砍的树能有什么特点呢?无非是能做房梁,能做座椅板凳,能打家具之类。
庄子说:那么你们注意到没有,路边就有一棵大树,为什么没人砍呢?学生们都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个学生就上前去问伐木工,为什么别的树都砍了,唯独这棵树不砍呢?
伐木工人说:你们不知道,这棵树叫臭椿树,味道是丑的,纹理也不对,长得也是歪歪扭扭,根本不是好材料,所以不砍。
学生回来说:老师,成材的树都被砍了,不成材的树没有被砍,所以这棵树长的又粗又大,枝繁叶茂。
庄子说:这件事在社会上也存在,在江湖中也存在,成材的就被砍掉了,不成材的就得以善终,能干的人就被累死了,不能干的人就安全的混到退休,并且得到升职。
学生说:哦~我明白了老师,按照这种思路,我们都应该收敛锋芒,不能展示的太能干,防止鞭打快牛被人累死。
庄子说:你只了解到人生的一半,来,我们接着往前走。
越过山头,开始下山,山下有个农舍,养了很多雁(古代的雁跟鹅没有完全的分开,能飞的就是雁,不能飞的就是鹅),农舍主任见到庄子非常高兴,说:夫子,您今天不要走了,我今天请你吃铁锅炖大鹅。
主人就提着刀直奔养鹅的鹅舍去杀鹅,庄子则带着学生在旁边看着,发现主任在鹅舍里追着鹅跑,追的鸡飞狗跳。但是,有一只大鹅就站在鹅舍门口,也不跑、也不躲,神态安详,特别得意,而且主人也不抓它,也不杀它。
庄子对学生说:你们去问问,为什么不杀这只鹅?
学生就跑过去问:请问主人,为什么别的鹅你都追着杀,这只为什么不杀呢?
农舍主人说:哦,你们不知道,这些雁有的会叫,有的不会叫,这只雁叫的特别好听,别的都没它叫的好听,它比其他雁都有才艺,所以我不杀它。
庄子对学生说:看到没有,不成材的都被淘汰了,成材的就进步发达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说:那还得成才,还得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才华。
庄子又问:那刚才在山上的时候我们得出的什么结论呢?
学生说:刚才的结论是:成材的倒霉了,不成材的倒活的挺好的。
那到底是应该成才还是不才呢?这两者之间的辩证法是什么呢?
庄子说:有个成语叫:【龙蛇之变】。该变龙的时候我们就变龙,在天上飞腾万里,吞云吐雾,普降甘霖展示才华。但是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譬如天下大旱、炎热酷暑,这时候条件不具备,我们就落到地上变成一条蛇,在变成蛇的时候,你就在草莽之间,与泥鳅、蚯蚓为伍,住泥泞的巢穴,吃泥泞的食物,但是当我们变成蛇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曾经是龙就懊恼不已。当我们变成龙的时候,也不需要因为我们曾经是蛇就惭愧心虚。变成龙,我们就做龙该做的事儿。变成蛇,我们就做蛇该做的事儿。该在天上飞就在天上飞,该在地上游就在地上游。
这就是【龙蛇之变】,君子当有龙蛇之变,处于木雁之间为好。
什么是【木雁之间】?遇到砍树的领导,我们就收敛锋芒。遇到杀鹅的领导,我们就展示才华。
到底是收敛还是展示,取决于所处的环境、企业的文化和领导的风格。
【龙蛇之变】【木雁之间】是道家在谈到职场经常会使用的两个经典的比喻,同时也是两个经典的成语。
这两个词语都出自【庄子】之口,告诉我们身在江湖之中的处事原则。
道家讲:【道法自然】,其实说的是变化,自身的变化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