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uth(丝露丝)基本介绍

SpringCloud之Sleuth-1.简介_链路 image.png

SpringCloud之Sleuth-1.简介_链路_02 image.png

就像上面两幅图一样,如果是较小的项目的话,可能就不需要分布式,或者就几个节点的微服务,这种情况整个链路还是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如果稍微大型一点,集群节点非常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类似于上图一样的情况,我们自己去理清各个微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款工具可以帮我们理清这些关系。

SpringCloud之Sleuth-1.简介_微服务_03 image.png

链路追踪有这几个基本的功能,分布式环境下的链路追踪和定位链路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就是帮助我们理清调用链,然后timing信息就是展示出一个调用链中各个环节请求的花费时间,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进行统计分析来看各个环节的性能情况等,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信息收集和展示。

借助Sleuth的链路追踪能力,我们还可以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比如说:


  • 1.线上故障定位:结合Tracking ID寻找上下游链路中所有的日志信息(这一步还需要借助一些其他开源组件,后面会有这部分的Demo)
  • 2.依赖分析梳理:梳理上下游依赖关系,理清整个系统中所有微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 3.链路优化:比如说目前我们有三种途径可以导流到下单接口,通过对链路调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转化率最高的业务场景,从而为以后的产品设计提供指导意见。
  • 4.性能分析:梳理各个环节的时间消耗,找到性能瓶颈,为性能优化、软硬件资源调配指明方向

Sleuth的设计理念:


  • 无业务侵入 如果说接入某个监控组件还需要改动业务代码,那么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高侵入性”的组件。Sleuth在设计上秉承“低侵入”的理念,不需要对业务代码做任何改动,即可静默接入链路追踪功能
  • 高性能 一般认为在代码里加入完善的log(10行代码对应2条log)会对降低5%左右接口性能(针对非异步log框架),而通过链路追踪技术在log里做埋点多多少少也会影响性能。Sleuth在埋点过程中力求对性能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还提供了“采样率配置”来进一步降低开销(比如说开发人员可以设置只对20%的请求进行采样)

Sleuth架构体系

SpringCloud之Sleuth-1.简介_链路_04 image.png

哪些数据需要埋点

每一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Log组件(slf4j,lockback等各不相同),当我们集成了Sleuth之后,它便会将链路信息传递给底层Log组件,同时Log组件会在每行Log的头部输出这些数据,这个埋点动作主要会记录两个关键信息:


  • 链路ID 当前调用链的唯一ID,在这次调用请求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所有经过的节点都拥有一个相同的链路ID
  • 单元ID 在一次链路调用中会访问不同服务器节点上的服务,每一次服务调用都相当于一个独立单元,也就是说会有一个独立的单元ID。同时每一个独立单元都要知道调用请求来自哪里(就是对当前服务发起直接调用的那一方的单元ID,我们记为Parent ID)
    比如这里服务A是起始节点,所以它的Event ID(单元ID)和Trace ID(链路ID)相同,而服务B的前置节点就是A节点,所以B的Parent Event就指向A的Event ID。而C在B的下游,所以C的Parent就指向B。A、B和C三个服务都有同一个链路ID,但是各自有不同的单元ID。

数据埋点之前要解决的问题

看起来创建埋点数据是件很容易的事儿,但是想让这套方案在微服务集群环境下生效,我们还需要先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 Log系统集成 如何让埋点信息加入到业务Log中?
  • 埋点信息的传递 我们知道SpringCloud中的调用都是通过HTTP请求来传递的,那么上游调用方是如何将链路ID等信息传入到下游的呢?

Log系统集成

我们需要把链路追踪信息加入到业务Log中,这些业务Log是我们研发人员写在具体服务里的,而不是Sleuth单独打印的log,因此Sleuth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底层Log组件可以获取链路信息,并且我们的业务代码还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如果有对Log框架做过深度定制的同学可能一下就能想到实现方式,就是使用MDC + Format Pattern的方式输出信息,我们先来看一下Log组件打印信息到文件的过程:

SpringCloud之Sleuth-1.简介_微服务_05 image.png

当我们使用"log.info"打印日志的时候,Log组件会将“写入”动作封装成一个LogEvent事件,而这个事件的具体表现形式由Log Format和MDC共同控制,Format决定了Log的输出格式,而MDC决定了输出什么内容。

Log Format Pattern

Log组件定义了日志输出格式,这和我们平时使用“String.format”的方式差不多,集成了Sleuth后的Log输出格式是下面这个样子:

"%5p [sleuth-traceA,%X{X-B3-TraceId:-},%X{X-B3-SpanId:-},%X{X-Span-Export:-}]"

同学们发现上面有几个X开头的占位符,这就是我们需要写入Log的链路追踪信息了。至于这几个符号分别对应链路信息的哪部分,将在下一个小节详细介绍。

MDC

MDC是通过InheritableThreadLocal来实现的,它可以携带当前线程的上下文信息。它的底层是一个Map结构,存储了一系列Key-Value的值。Sleuth就是借助Spring的AOP机制,在方法调用的时候配置了切面,将链路追踪数据加入到了MDC中,这样在打印Log的时候,就能从MDC中获取这些值,填入到Log Format中的占位符里。

由于MDC基于InheritableThreadLocal而不是ThreadLocal实现,因此假如在当前线程中又开启了新的子线程,那么子线程依然会保留父线程的上下文信息。

如果大家手痒想去看看源代码,可以参考logback组件中LogEvent类的prepareForDeferredProcessing方法,了解MDC和Log Format是如何工作的。我更建议在打印log的地方打一个断点,本地启动项目后发起一次调用,然后一路跟进去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