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讲解了大脑是如何记忆存储东西的原理后,这一篇将要介绍如何根据大脑的运作原理机制,更加有效的记忆与学习。

从大学时就一直关注刘未鹏(一位研究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的大牛)的博客,他写了一本叫《暗时间》的书,书中的内容都是关于思维认知学习,时间管理和一些学习方法的,看过之后收获很多。在书中讲了一个人为什么要学点心理学,为什么要去了解人的大脑和思维,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个人觉得:

第一当然是好奇心了:大脑是如何记忆东西?为什么有些东西记住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忘了,有些东西记住了却永远不会忘记;大脑是如何学习思考的?为什么总是犯同一个错误,总掉同一个坑里,吃亏就是不长记性呢。为什么人会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恐惧,焦虑?为什么会做梦?等等这些的困惑推动着我想要去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工作原理与机制。好奇心让人产生求知欲,想要去了解那些我不知道的,从而推动我主动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第二是通过了解大脑后,更好的发挥出大脑的能力,从而帮助自己更快更好更健康的的记忆,思考和学习。

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是目前已知最为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是一件极其迷人的事情,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即便不去做研究,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对于学会正确地思考也有极大的益处。

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点。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cognitive bias),我 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bounded rationality),我们感觉正确的事情有很多是错的,我们习以为常的天经地义的行为也未必就是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

记忆的整个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分开来说就是“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讲的细致一点,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等)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识记:

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

识记分类:

(1) 根据识记是否有目的,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大脑记忆的那些事(二)_搜索

这两种记忆,前面一种比较被动,后面一种比较主动。无意识记带有极大的选择性,会无意识的忽略掉一些东西,一般来讲,对人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大意义或引人注意。​比如人们对新异的事物会过目不忘;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深刻情绪体验的内容。当然,就识记效果而言,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了解识记的这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2) 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理解识记)

大脑记忆的那些事(二)_原理机制_02

这两种记忆,前面一种比较被动呆板,长期如此,不仅记住的东西容易忘记,不会使用,还容易变成书呆子;后面一种比较主动灵活,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考,往后更容易提取使用,容易触类旁通,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学习记忆方式。

编码&存储:

大脑可不像一个储物柜,把想要放的东西一股脑的放进去,同时也不是你想的那样打开储物柜就能把想要的东西拿出来。大脑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我们看见一串数字,看一眼一般只能记得开头几个数字,这就是瞬时记忆,当你把这串数字编码(变的有故事,有谐音或者你熟悉的东西)后,你兴许就记得住了,197008050204,前面的数字是妈妈的出生年,中间的是我的出身月和日,所以我只要记住后面几个数字就记住所有的数字了,这就是短时记忆,那我要一个月以后还能想的起来呢,那这个就需要变成长期记忆才可以了,我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给最后几个数字赋予了新的意义,便于我去记住,通过每天不断记忆测试,不断强化我的记忆,最终变成我的长期记忆。

当我想要提取这串数字时,我会想到我妈妈的出生年月,我的出生月和日期,我妹妹出生的月和日期,也就把这串我脑中的数字给提取出来了。所以一个好的编码对于长期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复习也非常重要。

提取:

在《暗时间》书中有一句话:“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这里的回忆就是当我们需要用到知识时,能够及时并准确的从大脑里提取出来。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学习新知识并将其存放于大脑中,最终的目的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得起来去使用。因此,学习的有效性显然应该这样来衡量:当遇到需要用到学过的知识的时候,相关的知识是否会自动从你脑海中“蹦”出来,最起码能否通过有意识的搜索将它们提取出来。

为何不同的人记忆的质量有高低?记忆人的记忆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记忆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种品质上表现也不同。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牢固,有人记忆准确度高,有人则能及时、迅速地提取记忆信息。良好的记忆力表现为记忆快、准、牢。那什么样的记忆和学习才能够表现出快、准、牢,才能更加有效率?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法,主要针对记忆过程中的那几个点进行优化,同时根据遗忘规律尽量减少遗忘:

(1)识记一个东西,我们要尽量有目的性且有意义(理解识记),变被动为主动,以便于知道自己要去识记那些内容,怎样去识记会更好。

大脑记忆的那些事(二)_搜索_03

学习留存率


(2)编码存储时,采用更加精细的编码,因为精细编码提供了更多的提取线索。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个线索被触发都可能顺藤摸瓜地拎出整条鱼记忆来,比如可以了解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甚至当时的环境、味道、声音都可以作为编码,提取线索越丰富、越容易提取出来。

(3)多进行提取练习,也就是复习,强化记忆,可以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定期复习与自测。

遗忘规律:

我们知道记忆力再好的人都是会有一定程度的遗忘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大脑记忆的那些事(二)_新知识_0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大脑记忆的那些事(二)_搜索_05

遗忘规律数据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 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大脑记忆的那些事(二)_原理机制_06

遗忘规律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下面是减少遗忘的一些具体方法:

(1)定期复习与自测

(2)随时测验:与人交流,看见每个相关东西进行尝试回忆。

(3)设问自答:自己设置问题考验检测自己。

(4)对他人试讲:给一个不懂的讲解,教会别人自己也就掌握的差不多了。

(5)实践检验:通过实际的应用来检测效果,同时加深理解。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些关于大脑思维的一些观点:

(1)​大脑并不擅长和喜欢思考,人总喜欢沿袭以往习得的经验,并通过类比和比喻来进行外推,人喜欢从关联当中寻找因果,人们总是根据习惯来解决问题。​人们总是习惯性的用老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总能够看到有人在一个地方连摔几次,当时明白了,但是没有重视,没有印在脑子了,下次碰到时,强大的习惯根本来不及或者不需要思考,第一反应就会做出最熟悉的选择,这个问题要重视,重视,在重视,习惯是很可怕的,如过是好的习惯那就多多益善了,所以大家都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很难,但是又很重要。

(2)​多数思考是调用过去记忆的结果​,大脑思考其实是在进行搜索匹配,如果存储的答案是错的,那么极大可能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人们总是通过已知的来学习理解未知的新事物​,所以对于大脑来说,学习新事物其实就是有理解的记忆而已。

(3)​没有重复的练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思考和理解都是来自记忆(长期记忆),我们看会的理论知识,或者练习的运动,当时看明白了或者掌握动作了,第二天不一定还会,因为大脑的遗忘规律性,所以学习东西总是需要重复,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的内容强化理解,从而形成长期记忆,当再次使用时,可以自动的从脑子里跳出来,对于一些来不及的思考运动(骑车,踢球),过程中你是不可能边想边做动作的,一切都是练习转化成的程序性记忆,自发不用思考的。

(4)​有时候死记硬背也是需要的。​因为有些东西在一定年龄你并能理解,但是你却需要使用,这个时候只要会使用就可以了。为什么1+1等于2,记住就行了

(5)​大脑属于一种用进废退的器官,大脑是很懒惰的,总是喜欢趋易避难,趋利避害的。​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人性,对于克服这种问题的方法,首先是那就是提高认知,告诉自己,克服大脑这些缺点,才能够成长;其次就是反人性的刻意练习,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触发,不给大脑思考犹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