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致在1981年,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处于被制定的初期,那时候网络规模还是比较小的。IP地址设计的最初目的是希望每一个IP地址都能够唯一地、确定地识别一个网络或者一台主机。

2.IP地址是由网络号与主机号组成的,长度为32bit(即32位二进制),通常被分为4组8位二级制,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即每四位二进制合成一位十进制)。这样就构成了我们常见的IP地址形式,例如:192.168.1.1

3.IP地址按照用途和容量分为5类:A/B/C/D/E。其中A、B、C类地址为常用地址,D、E类地址为特殊地址,不予分配。

   A、B、C类IP地址采用“网络号-主机号”的两级层次机构。

4.A类IP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8bit(最高位必须为0,实际自由使用只有7位),实际允许分配的A类地址只有126个(2^8-2,-2是因为首、尾地址分别对应主机和广播地址,不予分配),具体说明:

    实际上,A类地址共分为大小相同的128块,每一块的网络号都不同,例如,第一块覆盖的地址为:(网络号:0)0.0.0.0~0.255.255.255,第二块覆盖的地址为:(网络号为1)1.0.0.0~1.255.255.255,剩下情况类似。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除了首、尾地址分别对应主机和广播地址,不予分配外,并且网络号为10的IP地址用于专用地址。

   B类IP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16bit(最高两位必须为10,实际自由使用只有14位),实际允许分配的B类地址有16384个(同上)。

   C类IP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24bit(最高三位必须为110,实际自由使用只有21位),实际允许的分配地址为209万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