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求职旅程一周年记


文/王艺建


金秋十月,正是高校招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那些拿着简历四处参加招聘会的同学,正如一年前的我,期待,惶恐,焦虑,各种心情夹杂在一起,那种感觉是那么让人刻骨铭心。


诚然,去年的求职旅程并不平坦,正因如此,我似乎更应该写些文章来纪念一下,重温一下那段艰辛而苦涩的求职旅程。


我是成都电子科大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软件设计方面的人才,说白了就是程序员。而程序员又是最紧缺的人才,十有八九的公司都会招聘程序员,所以,计算机专业也被称为求职招聘的“香饽饽”,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来抢我们的饭碗。


9月刚开校时,前来招聘的公司并不多,学院抓住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了一次很好的“求职培训”,包括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如何应付招聘中出现的问题等。而我,也抓住这个机会对招聘笔试中可能涉及的基础知识大加弥补了一番,包括C语言基础,数据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等。后来就开始写简历,经过一周的修改和加工,才出了个相对完美的版本,似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我的志向是去深圳,因为我叔叔在那里,有个亲戚总比没有好。所以之前对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一些公司并不太重视,投简历也只是为了谋求一些笔试和面试的机会,为后面打基础,如果待遇方面很好,当然也可以考虑。我相信有六级和工作室的资本,完全可以谋个很理想的工作,去深圳几乎是“十拿九稳”“手到擒来”的。


我第一次完整应聘的公司是苏州中磊,那是在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周末,苏州中磊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大张旗鼓的搞宣讲会,只是在计算机学院一间并不太大的会议室开了个很小的讲座,然后立马笔试,很显然,苏州中磊是冲着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来的。然而一个只针对计算机专业招人的公司居然吸引了其他专业如通信,微固的牛人,对我们不能不说是一大挑战。


初次笔试,我很不适应,但好友阿明就坐在我旁边,这让我捡了个大便宜,不懂的问题我都参照阿明的。到后来,我和阿明的答案也都基本一致,可惜阿明没能过笔试我反而通过了,可能是我的简历写得更漂亮。


苏州这个城市我并不感兴趣,但负责招聘的那位小姐实在太好了,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后来硬着头皮去面试。面试是在一家宾馆进行的,前来面试的有十几人,但她对我印象很好,所有人中他特别让我讲了一下大学生活,还直接说他们的技术人员很看好我。


但Offer并没发到我手上,唯一的解释就是她估计我多半会拒绝,反正我对苏州这个城市也不感兴趣,这样反而节约了一个Offer。


第二家完整应聘的公司是平安保险。平安保险在深圳,而且待遇相当不错,于是应聘者无数,单是招聘现场收到的简历就有三百份之多,而此次平安保险投在电子科大的名额也就三十来个,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笔试进展很顺利,第三天就业网山就贴出了面试名单,我“金榜题名”,于是着手准备面试。平安的面试分两轮,两轮完了之后即发放Offer。


第一场面试是技术面试,由两位技术人员负责考核,以前的师兄告诉我们,遇到技术官,你必须和他就技术问题高谈阔论,发挥你所有的才智,到那个时候,面试已经不再是面试了,而是技术问题的探讨,能和牛人一起探讨,这对技术员来说是最刺激的事情,所以成功率也倍增。


进行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两位技术员开始对我进行轮番的技术考核,很幸运,对所有的问题我都对答如流,工作室的项目经历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多久,一位技术员干脆给我说“我知道技术考不了你,你谈谈你其他方面吧”。


我详细谈了我的英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包括一次性过六级,N多文章被新浪搜狐推荐等等。最喜剧的是,那位技术人员居然问我“我们谈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了,我现在觉得你很牛,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我一笑以拒之,他也笑了。


我如愿的进入了第二轮笔试,第二轮由平安保险成都分公司的Boss来担任面试官。据我之前的同学回来说,包括Boss在内总共有三个人,均难以对付,叫我说话时要特别小心,否则很容易被抓住把柄。


百闻不如一见,三个人的问题果然非常刁钻,让我焦头烂额。例如其中一个曾这样问我------“你参加我们的宣讲会没有?”我如实的做了肯定回答,他又问我,“那我们三人中谁当时在现场?”您说这个问题我怎么回答?如果我否定的话他肯定又会抓我的把柄,如果肯定的话,答错了怎么办?因为时隔好几天了,的确想不出谁在现场。


后来又屡屡出现几个相当尖锐的话题,我知道这次可能是凶多吉少了。果不其然,我不幸被淘汰掉了。


这对我的打击并不大,反正自己尽了力就没什么遗憾了,平安过后又来了两个大公司,一是百度,一是腾讯。这两家公司的实力和待遇自不用说,应聘者自然也是“趋之若鹜”,很可惜,两家公司都没给我笔试的机会,因为投的人实在太多,我在第一关简历筛选中就被淘汰了。


这个时候,招聘单位几乎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我虽然很急,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静静等待新的机会的出现。而这个时候,班上签下来工作的还不到五人,和我一样郁闷的人不在少数,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


后来,被誉为“救星”的华为来了,华为是个招人大户,据说要来电子科大招500多人(实际上完全没那么多),虽然进华为很累,但这对很多人来说几乎都成了救命稻草,因为像华为这样大面积招人的公司实在太少了,而且华为的薪水也不错。


我投了华为的研发部,因为到这个部门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后来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阶段。当我知道华为总共有五面的时候,我感觉这次华为也多半是悬了。


果不其然,研发部主要是针对研究生的部门,第一关面试我就没能过。当时,面试官出了个很难的C语言题目,我半个小时都没能做出来,面试官看我英语能力还行,说我不适合做技术要把我调到海外市场部去,后来我向朋友打听,都是什么针对非洲的市场,环境极其恶劣,我立马就放弃了,当然后来他也没有再通知我。


华为之后我已经感到很疲惫了,求职上碰了这么多壁的确让我有些失望,我甚至给家里面说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就回家向父亲学习卖肉,最极端的情况我都想好了,底线也设定好了,反而感到异常轻松。


中途还来了其他一些好公司,如毕马威,Google等,毕马威是我最想进的公司,但自己能力不够,感到非常无奈。


最后签了一家广州的公司,那已经是双选会的前一天了,双选会标志着这学期校园招聘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我别无选择。而且广州离深圳也很近,所以就勉强签了,不管怎样,总算是给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这个句号并不圆满。



事后,我觉得求职似乎很像创业,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求职又不完全等同于创业,创业是非胜即败的,而求职不同,职位总是有的,只是好与差而已。但不论是好的职位还是差的职位,求职旅程的艰辛都是培养和磨练一个人意志力的最好方法。就像马云所说的,创业其实无处不在,求职,或许也差不多算是创业了吧。

为咔嚓网(​​http://www.kaca.cn​​)寻找买家:

咔嚓网是国内首家提供通用的个人、家庭图片、影像管理和交换中心的专门服务网站。 通过强大的技术平台、丰富的内容支持、新颖的互动方式的实现,咔嚓网旨在为中国互联网用户和拍照手机用户提供优越的围绕数码图像和方面的存储、管理、搜寻、共享、自制、交换等功能和服务,并满足由此衍生的用户间沟通、交流、结友的需要。咔嚓网率先在国内引入网络服务的“自由批注”(Free Tagging)概念。这一技术可以搜罗庞大的、可搜索的资料来替文件分类,任何人都可以替文件下注解,这样其他人可以更轻松更准确地找到真实资料。目前约2000多用户,先寻求转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