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源灵活 

以并行计算为核心,按需调度计算任务分配和计算资源,并提供从数据导入整合处理、计算模型设定到计算结果输出、多形式展现、应用API等完整的数据处理服务。可为科学研究、公共事业、政府等提供可靠灵活的平台。 2. 

安全可控 

按组隔离访问,自定义防火墙策略,天然防ARP欺骗,具有防DDOS攻击能力。 3. 

数据可靠 

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互备,快速备份和恢复。支持各种数据处理、计算模型,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计算需求。多副本容错,数据安全无忧;海量存储,空间无限。  4. 

节约成本 

简单的配置,完整的平台,即取即用,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搭建、维护计算环境,以服务的方式使用计算及存储资源,按需取用,按需付费,再需要购买大量设备。 

5. 

提高现有计算力的使用率 

通过虚拟化技术,即使在不添加新的计算能力的前提下,通常也

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机硬件利用率。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计算力分布通常都不均衡,不同应用在不同时段对计算力的需求也会经常波动。在传统的IT架构下,各部分计算力被固定地分配给了固定的应用,形

成了一个个无形的烟囱。对计算力的灵活调度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也经常会出现某个应用计算力不足,而某些应用的计算力经常过剩的情况。如果每个应用都按照最大的计算力配置,又会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因此通过虚拟化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现有it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对物理主机数量的需求,进而降低了对机房容量和电力制冷的需求。 

6. 

统一的管理 

通过云计算的统一整合,转变了原来it管理一对多的手工管理

模式,实现了把物理资源池化的机制,通过云平台的统一引擎调度,从而实现了统一的管理入口。实现简单统一的管理模式。 7. 

更廉价的容错性 

同样,在传统的IT架构的模式下,对业务系统的高可用保障,通常都是通过基于本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机制(双机HA、备份等)来实现容错,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从造成了大量的物理计算力的冗余。而现在的基础设施云技术已经具备了各种高可用性方案,使得容错可以被放在虚拟机级别。在相同的容错级别下,后者实现容错的代价要小很多。或者,花相同的代价,基础设施云所能够实现的容错级别又会高很多。 

8. 

附加的社会效应 

虚拟化使多用户共享共同资源成为现实,有效避免现有数据中心初期投入过大而造成的计算资源浪费。现有基础设施云上还有成熟的技术,能根据系统总体负荷,灵活地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启停,在不影响

 

业务应用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地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在为企业省下电费的同时又实现了企业对社会的环保责任。 

所谓“云模式”,就是“数据中心”模式形象化称呼。数据中心模式在IT领域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核心思想是对信息的操作可以拆解为一段段,利用网络连接,将操作分布化,实现整个操作进程在本地和远端的灵活分配。如今几乎所有大型IT系统均已经数据中心化了,互联网本身则进一步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最基本的物理载体。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提到先进的存储技术就不能不讲到云存储。这是一种具有很大诱惑性的存储技术,云存储可以实现存储完全虚拟化,大大简化应用环节,节省客户建设成本,同时,提供更强的存储和共享功能。云状存储中所有设备对使用者完全透明,任何地方、任何被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一根接入线与云存储连接,进行空间与数据访问。用户无需关心存储设备型号、数量、网络结构、存储协议、应用接口等,应用简单透明。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许多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 

  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另外,云存储更多的是应用。应用存储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中集成了应用软件功能的存储设备,它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具有应用软件功能,可以看作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应用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大量减少云存储中服务器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减少数据传输环节,提供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4层组成: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访问层。   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储设备,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储设备。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往往数量庞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间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存储设备之上是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和措施可以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访问层也就是云存储系统的用户。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 

  借助厂家提供的监控云存储服务,用户有望摆脱在硬件存储设备上的巨额投入,减少在系统维护上的人力支出,快速减轻财政压力,提升用户和厂家竞争力。届时,用户只需支付少量的储存费用,就能把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在云端,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关权限,随时随地共享给需要共享的人员,在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的同时,借助厂家更为出色的加密技术,避免传输过程中造成的丢包、泄密等事故的产生,全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