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最红的“打工人”是谁?
无疑,是RPA(数字化劳动力)。
这种由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驱动,模拟人点击、移动鼠标等在电脑上的操作,在各种规则明确、高重复度业务场景中代替人力进行重复性劳动的“数字打工人”,正在广泛应用于IT服务、金融、电力、医疗、制造业、物流等各行各业。
3月12日,在大连举办的一场“共议数字化下的产业变革——制造业专场沙龙”围绕“RPA助力制造业开启数字化之旅”主题展开了一场热烈探讨。活动旨在促进RPA产业联盟和制造业企业深度交流与合作,发挥创新引领驱动,助推环渤海及东北腹地创新协同发展。
为了推广RPA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主办方邀请中电金信等企业加入了“环渤海RPA产业联盟”。
中电金信“鲸Bot RPA”产品作为“数字打工人”代表,持续为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流程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鲸Bot RPA”是中电金信立足数字化技术实力,通过多年各行业的项目落地实施,锤炼出的业内领先RPA,基于界面元素识别技术,融合OCR、NLP以及视觉反馈的技术,具备识别、认知、分析和对话的能力,可以协助员工或者自行进行业务处理。不仅系统安全性高,技术稳定性强,场景适用面也很广。
制造业的数字打工人
在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RPA有几大“藏不住”的优势:
RPA可梳理和调整业务环节,优化信息流转路径。
RPA可打通信息孤岛,代替一线员工,使操作方式的变革超越“复制粘贴”。
RPA可解放万千基层劳动者,使多半时间用于机械的数据搬运工作变得智能化和自动化。
得益于这些优势,多位“鲸Bot RPA”数字打工人在制造业越来越有“当骨干”的劲头:
物料信息维护机器人
物流清单是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如果物料清单出错,ERP系统中所有涉及物料的内容都会出错,溯源纠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RPA的引入实现物料、半成品、成品的自动化、一体化运作,大幅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信息筛选存档机器人
制造企业在进行供应商信息建档过程中,需要人工核对企查查和供应商信息的情况,并将核对信息登记到内网信息库中。该项业务流程耗时耗力。引入RPA后,机器人可自动进行数据查询和核对,并按要求进行登记和备份,在某大型集团企业运营过程中,一年为客户节省人力6000-9000个小时。
财务报表对账机器人
某跨国集团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广泛的服务,由于业务过于庞大,整个集团每天在收款、对账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不佳经常出现人为数据错误。引入RPA来处理底层财务工作,如查询账单、计算账单、对账、退款等功能实现自动响应和确认,部署机器人每天将搜索未结算项目大量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生成风险评估报表;在对账方面,RPA机器人将收款金额与收款人自动匹配,使得整个对账效率提高了40%-50%。
RPA在全球加速“上岗”
在全球应用RPA最早的日本,45个省的政务机构已广泛应用了RPA,在政府指定的都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2020年RPA应用率已达到90%,比2018年提升了60%。财务、会计、金融成为RPA应用最多的业务场景。但缺少专业人才,也成为RPA项目在更多场景中实现落地的最大挑战。
在美国,三年时间中RPA在宇航局、农业部、联邦总务管理处、国防部、陆军、空军等多个场景得到重用,仅2021年就节省了149万工时,32%的RPA项目还融合了AI创新技术如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聊天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等。
在中国,得益于AI的赋能,RPA在帮助企业内部降本增效、保证服务的可持续性、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人为错误率上成效显著,在金融、制造、零售、能源、政府等多领域都得到了探索和应用。
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代表还提及了RPA+AI为司法领域打造“数字化员工”的例子。据该代表统计,目前收案情况统计、月度庭审直播统计、执行通知文书及通用裁定制作、被执行人财产信息查控等在内的15项工作内容升级为自动化方式后,平均每天可节省人工操作用时30小时、减少人工操作点击量9000余次。
据Gartner预计,到2023年底,90%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将部署某种形式的RPA。
以RPA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正为数字社会建设带来新的可能,包括金融在内的各行业也更积极地拥抱新的技术和新的变化。
数字打工人,以后更多工作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