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一、定义: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4年颁布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二、分层

分层

功能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借口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的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

进行ip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

建立Mac地址连接、进行Mac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OSI七层模型_OSI七层模型

三、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以及优缺点

tcp/ip模型把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简化融合成应用层了,五层tcp/ip模型剩下的不变,在简化到4层的话就会把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如图:

OSI七层模型_OSI七层模型_02


四、TCP\IP模型对应的协议

应用层

HTTP、FTP、TFTP、SMTP、SNMP、DNS

传输层

TCP、UDP

网络层

IP包括:(ICMP、IGMP、RARP、ARP)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IEEE802.3有线网络标准,IEEE802.11无线网络标准

五、数据封装过程

OSI七层模型_OSI七层模型_03

应用层下发一个数据到传输层,包一个TCP头部其中包含了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变为数据段后继续下发,到网络层后在数据段外再包一个IP头部其中包含了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变为数据包后继续下发,到数据链路层后再在数据包外包一层Mac头部,其中包含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变为数据帧后继续下发,到物理层后经过物理设备把数据帧转化为比特流(二进制)后到对方电脑。

六、数据解封装

OSI七层模型_OSI七层模型_04

到对方放电脑后由物理层把比特流变为数据帧后上发到数据链路层也就是交换机确认目的Mac地址是否是自己的(交换机不能解封装)如果是就继续上发到网络层也就是路由器由路由器把Mac头部去掉,再确认目的IP地址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再把IP头部解封装掉然后继续上发到传输层,再由传输层确认目的端口号是否正确若果正确再把TCP头部再把数据上发到应用层。

七、PDU协议数据单元

OSI七层模型_OSI七层模型_05

八、设备与层的关系

应用层

大致:计算机

传输层

大致:防火墙

网络层

大致: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大致:交换机

物理层

大致:网卡、网线、光纤

九、各层间的通信

OSI七层模型_OSI七层模型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