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下背景吧,本人山东某不知名学校软工专业大二学生,大一的时候也是只顾着感受向往了挺久的大学生活,沉浸在高考结束的轻松喜悦之中,每天随意的上上课,课余时间打打球,和舍友在峡谷中并肩战斗。。。

突然有天,班上有位同学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下班主任老师的实验室,我就问他需要什么条件嘛?他说只要周末抽出一些时间去实验室学习就行。正好当时也处于一种比较慌乱的状态,感觉大学这么过下去都有些愧于自己,愧于劳累的父母。于是便立马答应了他,因为我不想周末两天都只是在宿舍无聊的呆着了。

进了实验室才了解到,这是蓝桥杯实验室,当时只知道是一个关于大学生编程比赛的。当时实验室里除了几位学长,都是我们这级比较厉害的一些大佬,当时看看他们在学校OJ Ranklist上的排名和六七百道的AC题目,真的感觉遥不可及。刚进实验室这段时间,感觉这是一个特别特别适合学习的地方,大家除了周末要求集体来实验室学习,做题。每周一次的开会讨论和讲解题目,平时课余时间也是有很多人选择来到实验室学习或者是讨论各类题目。也逐渐的接触到了更多的平台,POJ、HDU、PTA、51NOD、洛谷、牛客网等等。

自从决定好好呆在实验室,便是主动放弃了周末睡懒觉赖床的“美好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什么。毕竟在忙碌了一天后很疲惫的倒床就睡要比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内心还会惶恐不安的感觉好太多了。老师说得对,裹着被子赖在床上起不来的人都是没有目标,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起床后要去做什么。

也有那么一段时间,晚上会在实验室呆到出门恰好可以赶上末班回南校的公交,也会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去做做OJ的题目,在每一次讨论讲完题之后再重新看一遍PPT,重新再做一遍不会的题目。但在最后的那段时间,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己思想的松懈,也是开始放松起来,不会的题目就不会吧,这道题没做出来那就这样吧.......

记得暑假之前,老师开会也提到了我们假期的训练计划,每周都会有一次作业,题目难度和数量不等。当时也挺有信心的,觉得自己暑假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作业,而且还计划要做这里的题那里的题,要看这本书那本书的。刚放假还好,一部分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没回来,也会利用清晨和午后时间看看书做做题目。可是好景不长,慢慢的就开始沉浸在暑期的欢乐中去了,有时候到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才开始熬夜通宵做题,到过完年那周推迟了好几天才终于交上了作业,什么走亲戚忙碌家里事情多,说白了就是纵容自己贪玩的借口而已。

很快就开学了,距比赛也就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而已。不知道为啥,居然离得越近越紧张不起来了,明知道自己状态不好,却不知道该如何调整。特别是最后两周,借着打院里篮球赛,实验室也不怎么去了。考前一天才把自己学过的东西大体的归纳和总结了一遍,但现在想想,也就属于临时抱佛脚,佛祖不会理你的。

考试这天,不知道哪里来的神秘自信,觉得自己好好发挥应该可以争取到省一,然后可以开开心心的去北京玩一次。老家那边教育水平较低下,之前连信息奥赛都没听过,这也是第一次参加计算机类竞赛,虽然网上很多大佬认为蓝桥杯是不值得参加的比赛,是个“暴力杯”而已。但好歹是个省级的比赛,而且今年的题目,真的是一点也不暴力。说实话考场环境感觉一般,监考也不严,但毕竟程序设计比赛,也没多少人会去抄袭别人的代码。考完真的是感觉被题目Gank到了,考前复习了的好像全没用到,数据结构图论和一些经典的DP问题统统没考到。

假期做往年填空题时感觉好多送分题,这次却只对了一道用了不到一分钟出结果的签到题。出成绩前还对自己的编程大题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应该可以过不少测试数据,得不少分。

可是冰冷的数据还是说明了问题的,数据范围、细节处理、题意的理解,这些都没有处理好。

一开始,看到居然只有省三的成绩,真的是各种不接受,不服气。认为这次试题出的不好,出题人没抓住考点,考场影响因素太多等各种客观原因。但当自己静下来想想,终归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而已。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学习不够踏实,眼高手低。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是没啥结果的。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编程还是要继续的。

加油吧!

越努力,越幸运!

蓝桥杯赛后总结与反思_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