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EDI实现提升。
简单地讲,供应链就是采购把东西买进来,运营来加工增值,物流配送给客户。这三者是供应链的执行职能。
作为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有点虚无缥缈: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职能对它的理解都可能不同。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个弱项:对采购的重视度不够。而这个领域,也正是供应链改进投资回报较高的地方。
在供应链领域,采购是一个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的职能。对于供应链的三大执行职能,公司最重视哪个?答案常常是生产运营,因为生产线上问题多多,大家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那在产品成本中,比如总成本是100元,有多少钱是付给供应商?基本答复也很一致:50%、60%甚至70%是付给供应商的。表面上看,这是供应商在赚我们50%、60%甚至70%的钱;实际上呢,是因为他们在干这些比例的活,为超过一半的供应链增值活动负责。而采购呢,表面上看是个花钱的职能,实则担负寻找、管理供应商的重任,确保这过半的供应链增值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
这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三大执行职能中,采购挑的担子最重。这在轻资产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自己没有生产职能,生产由供应商来做,生产变成由采购来管理生产供应商。就物流仓储来说,现在自己有车队、自己建仓库的企业越来越少,从本质上讲,物流职能变成了采购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即使有的企业还设物流经理,其主要任务也是管理物流供应商,干的是采购的活。
而采购呢,又是供应链领域最被误解和低估的职能。这里有企业的认识问题,也有对采购贪腐的顾虑,以及采购职能本身的能力问题,原因错综复杂,这里也不希望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采购还是一个人在公司的最后一站,那就注定没法确保供应商负责的增值活动,也就注定没法全面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不要忘了,过半的供应链增值活动发生在供应商处。
采购占据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地位,采购的发展水平与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产品的生产周期中,采购往往占据较多时间,并且不确定因素很多。如何与供应商及时、有效地沟通,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采购,成为困扰采购人员的一个难题。
这其实也反映了对采购职能的不同理解。作为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如果你跟老总说,我在花公司70%的钱,现在人手不够,老总八成会一句话打发了你:花钱有什么难,还要多雇什么人。但如果你说,我的部门对公司70%的增值活动负责,你八成会得到一个大不相同的答复。如果你说,供应商是公司的延伸,是公司的战略资源,是我们轻资产经营的关键,你在从更高层面阐述采购职能的战略地位。
对于采购是一个人在公司的最后一站,可参考某畅销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大意是在以前的美国企业,由于竖向集成度高,作为公司从市场(供应商)获取资源的窗口,采购就彰显不出重要性,得不到重视。当一个人做不来设计,做不了销售、生产、财务、人事,那就去做采购;如果连钱都不会花了,那就卷铺盖走人,去祸害竞争对手。当然,随着北美企业竖向集成的解体、供应链的全球化,采购的地位也大幅提升,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职能。
采购管理具有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物料供应阶段,此阶段主要解决按时供料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服务以及价格合适的问题。而这一阶段主要的考评标准为按时交货率。
第二阶段是考量价格阶段,此阶段主要解决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合适的产品/服务,主要的考评标准为采购成本控制、与市场价格的对比价差。
第三阶段是计划总成本,主要解决从之前的价格最低到总成本最低。此时采购方的主要指标变为从质量成本、资金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机会成本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第四阶段是需求管理阶段,正面影响、管理需求、减小需求变动和复杂度。主要指标为:采购早期影响到的开支,无计划采购占比等。
第五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为全面增值,此时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已经初具规模,采购方将着眼于增加价值而不只是降低成本。
考核的标准为:企业获得的净利润、公司整体市值股价、内部客户的运营指标等。
采购管理无论在以上哪一个阶段中都具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即采购节支。采购价格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后续维护、使用成本也需要考虑到总体成本之中。但实际上很多公司专业分工明确,很难有人可以统筹多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并且在采购管理中,采购量与库存、采购量与采购价格等关系都是由多变量组成,想要考虑总体成本并非易事。
除了降低成本,企业更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价值。首先是人力价值,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需要充分发挥人力价值,将人力从单一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自动化管理中。
其次是节约时间,时间对于采购以及生产是至关重要的。采购管理需要将时间成本计入总成本之中,随着生产流程日益复杂,采购管理水平也需要随之提高。企业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尽可能地节省订单、发货等流程的处理时间。EDI系统可以自动化的收发业务数据,确保企业与其交易伙伴可以快速、准确地传输业务数据。
最后,采购管理需要综合订货、进货检验、收货入库、退货、购货发票处理、供应商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业务数据该传什么?有哪些是必须传输的信息?数据应该传给谁?这些都是采购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传统的业务流程程序复杂,信息核对难度很高,需要借助成熟且完善的EDI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传输。EDI系统拥有众多报文标准,足以满足企业日常的业务数据传输需要。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其他格式的报文进行补充。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文章:
并且可以在EDI系统中进行字段校验,确保业务信息能够完整的输入,准确的输出。
EDI在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自动化数据传输的一种新思路,随着国内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无论企业是主动决定部署EDI系统还是为了与合作伙伴建立EDI连接,接入EDI都会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带来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