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积累与创新的思考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最近有网友提出这样的担心,现有知识太多了,会不会被这些知识所淹没,失去自己的创新。这种担心也是情有可原的,连大师李敖都不愿用电脑,他认为从网络中可获取的知识太多了,信息爆炸,让人分不清钻石和狗屎,一咕噜接收过去,会让人发疯。
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逃避,一种不去了解新事物的借口。超市里商品种类繁多,没有人会全部买下,有人抱怨商品太多吗。同样的道理,知识多了,选择就多了,这是一种好事,你也不必全部学会,学习你需要的就行了。把爱学习的人贬为没有创新的人,那是懒人的清高,那种懒人绝不会比爱学习的人有更多创意。
我们会被知识淹没吗?纵观历史,人类有过多次这种的主观上忧虑,最终证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人们曾担心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会造成大批工人的失业,导致社会的动乱。同样,人们对信息技术革命有类似的顾虑。然而两者都是大大提高各类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但并没有带来人们担心的失业和动乱,相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更繁荣。Internet的兴起,也没有出现信息爆炸的恐怖场景,相反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以或缺的助手,我们乐于其中。
当然,一部分人因为无法适应相应的变化而被淘汰,但更多的人是从中受益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青山扫不住,毕竟东流去。读书或许会让人变成书呆子,这并不是书本身的错误,也不能因为100个读书人中,有1个书呆子就劝告大家不要读书。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吃海鲜过敏了,就让大家都不要吃海鲜一样的道理。
知识积累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础,而不是创新的绊脚石。没有思想的人不读书,仍然不会思想,不会有创新。有思想的人,读书越多就想得越多,想得越多就创新越多。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想他的全意是说知识重要,想象力会锦上添花。没有知识就没有想象力。没有黎曼几何,爱因斯坦能想象出相对论吗?没有殴氏几何,黎曼能想象出非欧几何吗?
牛顿这样的天才也说,他是之所以能取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看看牛顿生活的背景,就会明白他说的大实话:如果没有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前辈打下的基础,没有牛顿年少时的刻苦学习,让他闭门造车,我想,他的想象力再厉害,苹果把他脑瓜砸破了,他也想不出万有引力来。
天才重要,培养天才的土壤更重要。知识就培养天才的土壤,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才辈出。差不多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都到那里吸收过前人的经验。他们没有被知识所淹没,而是吸收这些知识的精华,推陈出新,创造新的奇迹。即使是天才,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吸引前人的经验,结果一定和《伤仲永》里的方仲永一样,天分慢慢枯竭,最终成为庸才。
历史典故或许让人觉得太遥远,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IT技术的发展,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面向对象技术可以说是IT史最重要的创新之一。但面向对象绝不是横空出世的,没有面向过程,很难想象会出现面向对象这样的技术。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转变是痛苦的,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两种毫不相干的技术。事实上,面向对象技术中70%以上的内容是属于面向过程的,只不过它刻意强调它与面向过程的不同,而给一种错觉罢了。面向对象编程里,离得了函数吗?离得了数据结构吗?这些都是面向过程里的内容,不过是换了一种外观,而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创新。那些是面向对象技术的开拓者,无一不曾是面向过程的高手。
像其它一些热门技术,如契约式编程、AOP、UML和XP等方法或技术,像C#和JAVA等新一代编程语言,无不一是在吸收前人的经验上,加以改进,加以创新而成的。这些实例中,没有丝毫迹象表明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创新,也没有丝毫迹象表明前人的留下的知识太多,而让我们止步不前,不是吗?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而不是越来越慢。
雄鹰不会嫌天空太广阔,鲸鱼不会怪大海太深远,程序员不会怪Google能查到太多答案。知识多,不可怕,学习到的知识多,更不可怕。学到的知识,只会激发你的创造力,而不会阻碍创造力。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学习方向,才不会知识的海洋里迷失,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