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BI——你们真的准备好上BI了吗?(转IT168)
再谈BI——你们真的准备好上BI了吗?
每次写文章的时候,总得有一个标靶才会引出思路。今日在itpub上又看到一篇文章《集团化的企业是否更需要部署BI?》,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集团化企业,你们真的准备好上BI了吗?从企业本身来分析,我分为这几个方面: 1、 一个企业要上BI,得看你用BI来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效果?是做预测,还是做企业经营现状分析?是想通过BI来进行绩效管理,还是通过BI来改善业务流程?是想实现报表自定义,还是做各业务数据库整合?对,我想你也猜到了,BI只是一个技术,一个工具,但企业要先明确方向,才能考虑是否采用BI。上BI之前一定要做针对企业本身,做好行业定位,企业价值链定位和实现阶段的定位,发现企业价值链中最能体现BI价值的地方。例如:房地产企业多以现金流作为价值链,想通过BI来分析企业10年以来的销售数据,发现潜在价值,知道产品的市场定位等。 2、企业上BI的标准是什么?看企业规模大小?看企业信息化就剩下BI没有上了?不是的。就拿新兴的行业房地产来说,集团化时间短,短短几年就可以说是集团化作业了,因为房地产行业多根据每个楼盘来成立分公司。那么好了,是不是就是说集团化了,数据量就符合BI的分析了呢?我认为,不是绝对的,大家有目共睹,中国商品房市场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在这里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也是要大家冷静下来,考虑一个企业是否该上BI,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企业的信息量是否有分析的价值?企业的信息平台是否能支撑BI等等。比如:一个企业,部门之间对同一个业务数据的口径问题都没用统一,销售部门统计当月销售数据不算退货的,财务部门则要去除退货的,最后数据对不上;当然做过BI的人都知道,包括: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的统一,时间口径、分析时粒度的统一,都会对分析产生影响。谁又能说这是我上了BI才考虑的呢?这些现状,即便是不上BI,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如果企业不去对这些管理问题进行规范,指定标准的统计方法,谁又能保证BI产品就能出来你想要的数据呢? 3、不要过分注重BI产品本身的功能是否强大?我认为应该注意BI的核心价值,就是:行业核心的业务逻辑。BI产品本事值钱的不是数据挖掘,而是支撑企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演绎性推理理论:通过行业内高层决策者多年对于行业经验的积累,和独到的管理思想,而整理出来的分析方法,来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是说BI产品不能用flash展示,不能用雷达图,就是落后,往往一个趋势图若用到极致,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为企业规避风险,或发现潜在商业价值。当然,管理层也难免会有发现不到的业务逻辑,这时候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辅助发现大量数据背后的关系,从而不断完善基于业务逻辑的推理过程。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可以延伸为一个集团化企业的后ERP时代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还需要从标准化、体系化、精细化管理入手,打好基础,再考虑BI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