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TL的基本功

|0x00 从时间说起

时间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如何都谈不完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刺杀小说家》中的李沐,之所以让神灯这个APP获得万千人的欢呼,也正是因为承诺大家,这家公司解决了时间的问题,让单位时间内大家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尽管我没在电影中看到是怎么做到的,但这个影响力还是摆在那里的,也就不外乎李沐认为自己是“神”。

时间这么宝贵,因为时间是“绝对的”,对于明天的1小时,或者是后天的1小时,它们都是等价的,过去就不会再回来。因此我们对于时间的焦虑,本质还是对于“绝对的时间观”产生的,这也是伽利略和牛顿倡导的。但莱布尼茨、哥德尔和爱因斯坦,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时间“不过是一些因果关系链上先后发生的事件的次序”,前面一件事情改变了,后面的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时间是“相对的”。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总是想完成无限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我们对于“自省”、“反思”一类的词汇,往往会嗤之以鼻,认为古人不缺少时间,而现代人不再需要这样的改变。Wrong!反思自己是人类之所以战胜了恐慌、焦虑与失败感,最终得以成就自己的动力所在。

反省自己,反思过错,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明白自己的得失,进而从容的为后面的工作“做减法”,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些人想到时间管理,就非常推崇“效率”二字,本质没错,但一天能做的事情总归是有限的,想做好“高质量”的工作,就要放弃一些“想做”的事情。

TL,本质就是四件事:招聘(组建团队)、目标(引领方向)、沟通(统一思想)和文化(自我驱动)。而挑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四件事做好平衡。

让我们继续说下去。

|0x01 招聘(组建团队)

HR在鼓励技术团队进行自主招聘的时候,常用一句话来晓之以厉害:“我们是在招聘自己未来的同事”。宁缺毋滥是大家比较统一的共识,但不好招人,尤其是招不到合格的同事,却又是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大山。越是到最后,受制于招聘结果的压力,很多人内心会产生波动,想着随便招几个人,先把名额凑满了再说,于是就会放水。但这是挺危险的一件事情,为了弥补招聘的问题,后续要花费成百上千倍的时间,来对招聘的结果纠偏,最终导致团队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招聘一定是严格的,因为我们希望看到候选人如下的能力:

  • 代码能力;
  • 团队协作;
  • 沟通水平;
  • 精神状态;
  • 文化认同;
  • 性格特点。

如果仅仅是在招聘的窗口期来考虑这些问题,那么通过短短的一两个小时,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更不要提双方建立信任关系了。

反思、反省、再想想。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有一条便是“如果无法完成一件事情,那么就想一想能不能延缓这件事情,我们总是在能和不能之间做选择,殊不知第三种选择是缓”。

所以,TL要有自己的产出,不管是参与开源项目,还是做自己的公众号,或者是出版书籍,再就是参与技术大会进行演讲,都是展示自己的一种机会,并且在这些机会中去认识更多的人。

这个“缓”字,用在的不是招聘后,而是用在了招聘前,作为技术TL,没有一些个人影响力,也就少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0x02 目标(引领方向)

人找到了,然后呢?

打游戏的同学都知道一句名言:“这是个团队游戏,你再厉害,也不能一打五。”尽管极限翻盘是每个电竞er的梦想,但少了团队的支持,再厉害的个人能力,也不过是散兵游勇,做不到相互协同,就产生不了巨大的价值。

团队之所以为团队,是因为这些人有共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技术TL是责无旁贷的。

定义团队的目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个目标需要你回答很多很多的问题,包括但不局限于:

  • 你的业务是什么,是否与用户做了充分的沟通,是否了解了用户真正痛点,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 我们的上下游协作团队有哪些,我们的日常工作会依赖于谁,这些人的目标是否与我们的一致;
  • 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否会因为业务的变化而遭到汰换,我们持续的技术竞争力应该如何构建,而这些技术竞争力是否能够为自己的团队吸引来优秀的人才?

几乎件件都是灵魂拷问,但几乎件件都需要踏踏实实的回答。尤其是技术团队,还需要有一点的理想主义。

想清楚,接下来就是把团队的目标分解为个人的目标,拆解总是要比想清楚问题简单很多,因为本质上就是个“技术架构”的问题。例如我们做软件架构,就会说“高内聚、低耦合”,划清楚交付内容的边界和团队的边界,开搞就是了。

|0x03 沟通(统一思想)

沟通是一个比较耗费时间,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

吴军在《硅谷来信》中提到过,他在每年团队谈绩效的时候,往往时间会排的比较满,如果某个沟通比原计划多耗费了一些时间,那么会通知秘书取消后续某个人的沟通,以保证与每个人沟通的质量。

下属团队是需要定期进行“1 on 1”回顾面谈的,“1 on 1”是指谈话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交流。尽管很多技术TL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因为除了管理职责外,还需要管很多的项目、技术工作,因此直到打绩效的时候才做这件事情,时间上会变得匆忙,效果也不一定好。

工作还是要放在日常,如果有同学找你,那么就尽可能的立即响应;如果白天的时间满了,那么就约晚上的时间,实在不行就周末找个咖啡馆聊聊。而沟通的理想频次,差不多是每个月一次。

在面谈时,除了问题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倾听”。其实很多时候,TL也无法为同学去做些什么,但即便帮不上忙,也还是要认真的去聆听一下他的困惑,无论这个困惑是沮丧的,还是迷茫的,甚至是热情的,对于“倾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0xFF 文化(自我驱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句几乎人人都懂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文化就是:“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自我沉沦。”

比如对于工程团队,优秀的文化就是对自己的代码负责,做好设计,做好测试,对其质量和细节有足够的尊重。对于数据团队,优秀的文化就是对数据有足够的敏感性,清楚核心业务每天的变化,知道哪些可能是有问题的,及时排除风险。

对于团队而言,只有保证团队的技术体系是足够优秀的,才能保持产品的长期高效迭代。如果设计的非常凌乱,那么逐渐的团队精力就会耗费在无意义的“安全生产”问题与“代码维护”问题上,进而导致团队战斗力的逐步耗损,直到人员变动。

鼓励大家做 Code Review,做知识分享,写技术文章,跨团队去沟通和交流,听起来很容易,但在项目压力下,很少有团队能够坚持下来。文化是一个技术团队的根基,给成员以参考系,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技术人的底线,遇到问题是怎么样的处理方法,而不是一直在沟通软件中拉群,在项目室中一轮又一轮的开会……

只有团队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大家的整体进步。如果文化不是团队的灵魂,大家认为工作只是搬砖,那么每个人的区别就只有工资的高低不同,渐渐的这样的团队的技术人才会逐渐流失,剩下的人继续用他们擅长的非技术技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