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白泽时隔8年终于记起了b站的密码,这篇文章的视频讲解版已经上传,出镜怪不好意思的,后面写技术文章也会同步用视频的方式讲解,期待您的关注。
公众号:白泽talk
大家好,我是白泽。过去几年来,我一直在书写技术博客,看别人的面经,终于今年轮到了自己秋招,感叹这确实是一段十分辛苦的经历,我们的身心都备受煎熬。今天这篇文章为大家讲讲,在刚刚过去的秋招中,我认为最能帮助我们分析自身现状,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四个关键问题。
我会以自己为例讲讲是怎么做的,希望你能耐心看完。
一、这个岗位为什么卡学历?我要不要考研?
将学历放在第一点讲,不是为了对此进行口诛笔伐,是因为它确实不可忽视。
学校是一座孤岛,我们考上了好的学校,学长学姐遍布大厂,即使懵懵懂懂,从大一开始可能就被不断灌输各种行业信息。这种成长和学习是被动的,但是助力良多。那些以普通学历冲击大厂成功的同学,无一不是在开拓信息获取渠道上做了更多努力。
我记得早期张雪峰老师一直鼓励所有学生考研,考研给我们另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改变的是客观的环境,换言之,还是更多的被动提升自己的机会。
那么现阶段改变学历,只有考研一个方式。但在此我不会盲目鼓吹考研,毕竟也是有成本的。举个例子:以计算机为例,21年开始读研,等你24年研究生毕业也可能找不到比本科更好的工作,因为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了。而如果我本科专业就业难度实在比较高,通过考研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的选择机会。
说这些只想传达,学历确实很重要,读研也可以给我们更多缓冲的时间,但它终究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银弹。学历也不是完全束缚我们找工作的原因。
二、如何定义我和竞争对手的水平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当你试图搞清楚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意味着你可能会走出舒适圈。刷牛客让人很焦虑因为上面 985/211 的同学都在吐槽找不到工作。但是这种焦虑对我们自己来说,并没有太多作用。
我认为大家为了正确认知自我,应该主动去进行真正有效的交流:
在我在校的时候,参加了字节的青训营(包括后端场和大数据场),为期一个多月。整体流程是先上网课讲字节技术栈,后续给出题目,组队做项目,优秀项目参加答辩评比。我知道现在其他公司像是得物也有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并且都是面向全网免费报名的。
以青训营为例参加的同学也有大几千人,学历覆盖范围很广,当时我的一名队员就是北大的。
在组队时:通常会在群里招募队友,报出自身的相关经历。尽管这个环节有些令人不适,甚至让白泽汗流浃背了,但我们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这种渠道,认清自己的和他人的差距。
而最后答辩时,针对相同的选题,你可以看到几十组同学的项目展示效果,即使最后没有获奖,也是能收获很多知识。
三、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水平
既然看到了差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
今天先不提及八股和刷题,谈谈开源。
我在牛客写过一篇文章讲如何参与开源,获得了接近 1/10 的阅读收藏比。
我认为在校生在做完几个商城项目练手之后,寻求进步但又还未参加实习。参与开源社区工作是性价比极高的。
我的开源经历第一步的走出,也是依托于字节的青训营。因为青训营用的是字节的技术栈。字节围绕这套技术栈,维护了一个云原生开源社区 CloudWeGo,到今年开源刚满两周年,有大厂的背书,社区活跃,初期学习成本又不会太高,十分推荐在校生尝试参与。(当然其他语言乃至前端的同学,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区)
CloudWeGo 社区的核心框架是 Go 语言的 HTTP 框架 Hertz 和 RPC 框架 Kitex,当然还有 Rust 的 Volo。
我在牛客这篇文章也是以 Hertz 为例,为大家讲解从 0 开始如何给 Hertz 提交一个 pr。随着开源经验的增多,白泽自己后来也有机会去到 Gitea(GitHub star 40K+)这家开源的公司进行实习。
四、为什么我投简历没有反响
差距看到了,水平也提升了,但是我投简历为什么没有反应?
首先我要说明,选择大于努力。你也看到现在红利散去,热门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感受了同期其他同学的能力,那你是否还在盲目选择方向投递简历?
接下来所有观点均来自客观统计:从竞争压力来看,算法 > 后端/前端 > 测开 > 测试,如果有大厂情怀,绝对不要 allin 一个方向,秋招3/7开,春招5/5开,在舒适区找工作真的比为爱冲锋多很多机会,以我个人情况看,投递的大厂测开基本都面到了最后。
现在校招除了算法,大厂其他方向相同 base 薪资基本持平了。我也有朋友秋招测开拿 ssp,与我相比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关于简历的编写,是与方向选择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你做了那么多筹备,竟然不愿意花一个小时好好写写简历,你真的,我泪目。关于如何写简历,我也写过一些文章,牛客上也有很多求助的帖子,这篇文章暂时不做展开讲解,大家可以去看我往期的博客。
小结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任何学习/求职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可以直接评论或私信。
我是白泽,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