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工具之测试工具_4G

今天写了一个调试工具的文章,就有人说起工具到底要会哪些。既然提到这儿了,那就多写几句吧。

今天先写压力工具,后面再絮叨其他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

只说几个典型的。


开源工具:

Jmeter:这个工具现在应该是互联网压力测试的最常用工具了。用的人多,基本上取代了loadrunner的地位。apache的项目都是牛B项目,不得不赞。现在说是做性能测试的,这个工具不会用,那是没要被鄙视的。由于它也是需要一些开发功底,所以比较符合现在要求测试开发的潮流。但是在一些不差钱的企业中,毕竟开源工具得不到支持。老板们想找个替死鬼也找不到,所以在用外包做性能测试的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待提高。

现在云测试也都吹得风风火火,基本上也是各种的封装。自己写一套多麻烦。直接搭上一套,再写几个界面封装下,现在出去也能一个场景卖上几千块钱了。所以在线的云测试工具中以它为基础的还是不少。

Grinder:我看这个工具最新的更新日期是2012年。这个工具其实在Jmeter出现之前,可惜的是没赶上好时候,我记得老早以前就看过这个工具的开发团队出现分歧,导致工具发展缓慢。在一些早期的互联网人里面,还有对它进行改造并形成自己的测试平台的。国内某大互联网厂商就是如此。这个工具和jmeter的重合度比较高,所以对初学者,我不建议同时学jmeter和Grinder。

也有以它为基础改编成云测试版本的。


商业工具:

LoadRunner:这个工具不得不说,在哥刚做性能测试的时候,这工具简直是独步天下的。那市场占有率,在售前的PPT里,有写85%的,还有写95%的。自豪得连自己会不会都不知道了。在Mercury时代的时候,确实一切都良好。市场稳步往上升。但是风高天黑的2006年7月26日惠普以45亿美元收购了Mercury 公司之后,就越来越笨重。直从600多M升级到4G左右。并且HP的市场做得出其不意的烂。之前一个笔记本装上之后,还能跑得欢快。后来想运行起来就不堪重负了。一个好好的工具,因为时代的原因,再加上HP的市场做得如此之烂,最后也不得不慢慢被开源工具占具市场。一个工具卖几十万、上百万。在国内这样的商业环境下,你这定价就是在考验自己的存活时长呀。除了一些要拿商业工具做替罪羊的企业买100、200的license放在那里生锈、然后接着用65536全协议的盗版之外,似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

SilkPerformer: 不得不说,这个工具现在还存活着完全和中国市场没有关系。在borland 也是在2006年以1亿买了segua公司,之后在国内市场上就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后来2009年Micro Focus宣布以7500万美元收购Borland。这个老牌的软件企业,在欧美还是比较吃得开。可是在国内,从压力工具的市场上来说,就那几个不温不火在外企里养老的销售也干不出什么特色来。


以上商业工具的底层实现是从socket层抓起,所以从实现上来说,这是绝对的优势。前面提到的开源工具基本上是从应用层抓起,所以在init部分会稍微慢一些。不过一个4G的工具和一个100多M的工具比起来,是不是想想就觉得4G用起来好累了?

基于现在云架构的应用,这些商业工具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其实从大的实现的架构上来说,这些工具可是说是没什么区别。看好,我说的是实现的架构,不是实现的内部逻辑。都是控制器、负载机、分布式、多线程、共享资源池之类的思路。

所以压力工具要学习,就学jmeter和LoadRunner就好了,据我所知,现在一些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中,仍然有用LoadRunner破解版的。65535vusers呀,估计jmeter要是实现这么多,自己都撑不住了。

另外,还有些工具像:QAload/webload/openSTA/httpperf/loadUI/ab/siege等之类的也是类似的特性。


再次强调,不要纠结于工具,只要选择适合的就好。关键是看好自己想实现的目的。从最低的成本和最长久的发展来考虑,选择自己需要的。

性能测试工具永远不会告诉你瓶颈在哪儿,它只能告诉你,有瓶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