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上班第一天,突然遇到一个socket连接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的问题,导致接口大面积调用(webservice,httpclient)失败的问题,重启服务器后又恢复了正常。
问题详情
具体异常栈信息如下:
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基本可以把问题锁定在:系统并发过大,连接数过多,部分socket连接无法释放关闭,而持续请求又导致无法释放的socket连接不断积压,最终导致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
最快解决办法
最快的解决办法:重启服务器,注意,重启tomcat不起作用。下面将分析最终的解决办法。
问题分析
虽然重启服务器能最快的将socket连接释放,但是问题很容易复现,很明显这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方式。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l 打开cmd输入netstat -an,发现存在大量处于TIME_WAIT状态的TCP连接,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未释放的socket连接,并且server端口在不断变化,这又是什么现象呢?如下如图
l 系统是否有自动关闭连接的措施,是代码问题还是性能问题?
下面我们来分析解决这几个问题。
TIME_WAIT状态的由来
我们知道,TCP关闭连接需要经过四次握手,为什么是四次握手,而不是像建立连接那样三次握手,看看下面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的流程图。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示意图
四次握手关闭连接示意图
从上面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示意图中可以知道,只要client端和server端都接收到了对方发送的ACK应答之后,双方就可以建立连接,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交互了,这个过程需要三步。
而四次握手关闭连接示意图中,TCP协议中,关闭TCP连接的是Server端(当然,关闭都可以由任意一方发起),当Server端发起关闭连接请求时,向Client端发送一个FIN报文,Client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还有数据需要发送,所以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Server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当Client端的所有报文都发送完毕之后,Client端向Server端发送一个FIN报文,此时Client端进入关闭状态,不在发送数据。
Server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网络是不可靠的,Client端并不知道Server端要关闭,所以Server端发送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如果Client端没有收到ACK则Server段可以重新发送。Client端收到ACK后,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Server端等待了2MSL(Max Segment Lifetime,最大报文生存时间)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Client端已正常断开,此时,Server端也可以断开连接了。2MSL的TIME_WAIT等待时间就是由此而来。
我们知道了TIME_WAIT的由来,TIME_WAIT 状态最大保持时间是2 * MSL,在1-4分钟之间,所以当系统并发过大,Client-Server连接数过多,Server端会在1-4分钟之内积累大量处于TIME_WAIT状态的无法释放的socket连接,导致服务器效率急剧下降,甚至耗完服务器的所有资源,最终导致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 (maximum connections reached?): connect
问题的发生。
端口变化由来
对于大型的应用,访问量较高,一台Server往往不能满足服务需求,这时就需要多台Server共同对外提供服务。如何充分、最大的利用多台Server的资源处理请求,这时就需要请求调度,将请求合理均匀的分配到各台Server。
LVS (Linux Virtual Server)集群(Cluster)技术就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方式之一。采用IP负载均衡技术和基于内容请求分发技术。调度器具有很好的吞吐率,将请求均衡地转移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执行,且调度器自动屏蔽掉服务器的故障,从而将一组服务器构成一个高性能的、高可用的虚拟服务器。
LVS集群采用三层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为:
l 负载均衡调度器(load balancer),它是整个集群对外面的前端机,负责将客户的请求发送到一组服务器上执行,而客户认为服务是来自一个IP地址(我们可称之为虚拟IP地址)上的。
l 服务器池(server pool),是一组真正执行客户请求的服务器,执行的服务有WEB、MAIL、FTP和DNS等。
l 共享存储(shared storage),它为服务器池提供一个共享的存储区,这样很容易使得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服务。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结构示意图
从LVS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Load Balancer到后端Server的IP的数据包的 源IP地址都是一样(Load Balancer的IP地址和Server 的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而客户端认为服务是来自一个IP地址(实际上就是Load Balancer的IP),频繁的TCP连接建立和关闭,使得Load Balancer到后端Server的TCP连接会受到限制,导致在server上留下很多处于TIME_WAIT状态的连接,而且这些状态对应的远程IP地址都是Load Balancer的。Load Balancer的端口最多也就60000多个(2^16=65536,1~1023是保留端口,还有一些其他端口缺省也不会用),每个Load Balancer上的端口一旦进入 Server的TIME_WAIT黑名单,就有240秒不能再用来建立和Server的连接,这样Load Balancer和Server的连接就很有限。所以我们看到了使用netstat -an命令查看网络连接状况时同一个 remote IP会有很多端口。
最终解决办法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导致出现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如下:
l 从代码层面上看,webservice或httpclient调用未进行连接释放,导致资源无法回收。
解决办法是在axis2的客户端代码中进行连接关闭,如下:
stub._getServiceClient().cleanupTransport(); stub._getServiceClient().cleanup(); stub.cleanup(); stub = null;
及时的关闭和clean能有效的避免内存溢出的问题,及时回收资源。
或者httpClient中,最终要在finally调用response.close()或者httpPost.releaseConnection() 进行连接释放。
l 从系统层面上看,系统socket连接数设置不合理,socket连接数过小,易达到上限;其次是2MSL设置过长,容易积压TIME_WAIT状态的TCP连接。
解决办法是修改Linux内核参数,
修改系统socket最大连接数,在文件/etc/security/limits.conf最后加入下面两行:
* soft nofile 32768
* hard nofile 32768
或者缩小2MSL的时长、允许重用处于TIME_WAIT状态的TCP连接、快速回收处于 TIME_WAIT状态的TCP连接,修改/etc/sysctl.conf,添加如下几行:
#改系統默认的TIMEOUT时间 net.ipv4.tcp_fin_timeout=2
#启重用,允许将TIME_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 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use=1
#开启TCP连接中TIME_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 默认为0 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cycle=1
对于windows环境,可通过修改注册表进行配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添加一个DWORD类型的值TcpTimedWaitDelay,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添加一个DWORD类型的值MaxUserPort ,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上面这些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l 从LVS 层面上看,调度算法不合理,导致请求过多分配到某一台服务器上。
解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合理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l 从安全层面上看,当服务器遭到DDoS(拒绝服务攻击)时,服务器大量积压TIME_WAIT状态的TCP连接而无法向外提供服务。
解决办法,加强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