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工程师的自我修养(一)_java

几年前,我们还能经常听到重构工程师和 JS 工程师,当然,现在依然有公司这么划分。

所谓的重构,就是将设计稿通过 html+css+js 的形式,将页面的结构、行为、表现三层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结构化思考,所以出现了重构工程师这个岗位,他们擅长偏 CSS 方向的研究,平时与交互设计师打交道比较多,甚至在国外,很多重构工程师本身就是交互设计师,或者说很多交互设计师也学了点前端程序,能够切页面。

而 JS 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实现网页的交互效果和互动游戏,包括与后端的沟通和协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 调试、联调、测试 等等关键词。大家应该也有观察到,很多招聘 JD 会有这么写:

  • 根据设计文档或需求说明完成代码编写,调试,测试和维护;

  • 熟悉 http 协议,熟悉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技术;

  • 了解一种流行的服务端开发语言,比如说 java 或者 php;

这些 JD,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应聘者的 JS 基础扎实,并且懂点后端,其实要求比不高。

不管是重构工程师还是 JS 工程师,在几年前,都远离业务核心,所以在公司的重视程度也没那么高。很多公司的前端都被当作开发资源投入到项目之中,由于业务的发展非常快,前端手上的工作内容也变化的很快,所以很难在项目中有沉淀下来,然后就出现了所谓的,工作五年重复着第一年的劳动,这种说法。这种情况还是挺让人痛心的。

前端定义的延伸

而这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前端的边界在不断地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边界工程师」,比如 NodeJS 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小程序工程师、WebGL 工程师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前端架构师。前端不再仅仅干着切切页面的活儿,还会不断地去打破当前的状态,寻找更多的场景。

自从 Node.js 走进前端后,不论是领域宽度还是开发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NodeJS 出现时间是 09 年,大约 12 年的时候在国内火了起来,当时大家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开发小工具的语言,写些批处理脚本,打包脚本,做个本地的反向代理服务器等。当 Express 这类服务框架诞生之后,渐渐的被用作前后端分离的工具,前端开始更多地去承担业务逻辑的工作。

大约 13 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互联网多了一个新的焦点;前端技术在那年出现了一次爆发式的增长,突然多了很多移动框架和解决方案,很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开始尝试使用灵活的前端技术来操控 Native 能力,于是出现了 Hybird 这类技术,不久之后,大概 14 年底,Web 和 Naitve 中间多了一层 RN/Weex 技术,它们的出现,让前端操作 Native 更加灵活、轻便。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前端跨界的第二个机遇,出现了一批 RN/Weex/小程序工程师。

当然,以后还会因为一些前端边界的延伸,出现更多类型的分支。前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它能够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在这个靠技术驱动业务场景居多的互联网氛围下,前端也会走得越来越远。


在 Segment Fault 搞了一个讲座,总共 5 个话题,这是第一个话题的内容,聊聊前端的定义和变化。下一节:如何看待新技术的出现。


讲座地址:https://segmentfault.com/l/1500000008524402,可以查看回放。

前端工程师的自我修养(一)_java_02

https://mp.weixin.qq.com/s/z7iDRoQLB4G2n7wot9Fe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