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众号「人物」发了一篇文章《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结合我昨天发的文章《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的时代到来了》中的观点: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市场陷入存量发展时代。

这或许对于用户来讲是利好的,但是对于我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讲,或许是更加惨烈的时代要到来了。

国家反垄断指南的出台,针对的是互联网平台经济,可以使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从资源竞争重新回到服务、效率和创新竞争。对于用户来讲服务可能会更好,而对于互联网人来讲是提高效率,这或许又会进入到比 996 更惨的时间效率的竞争上,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效率问题,只能让员工熬夜参与竞争了。

《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有一句话: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用户数已经触顶 11.4 亿。过去顺着流量红利躺着获客的时代一去不返,所有的公司都面临着存量市场的博弈,一场更需要比拼员工效率的竞争开始了。

和我昨天的思考不谋而合。

昨天「人物」发表的文章《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中重点讲的内容是随着互联网大厂的发展和竞争加剧,迅速的扩张,大厂员工越来越多,以致于厕所不够用了,通过厕所的不够用,以及如何高效的利用厕所的角度出发讲述互联网人面临的更大的竞争。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写的挺深刻的。

其实,我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跟大家聊一聊我看完「人物」的文章之后,对于互联网公司进入存量发展时代,竞争更加激烈的现状理解得更加深刻和更加认同了。

昨天我的文章《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的时代到来了》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谈的,而想了想站在我们从业者的角度或许恐怕还得继续加班,或许更累。

想一想: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享有人口红利,这都是流量,流量就是钱,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大家争夺用户流量或许就相对简单,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只有砸钱,搞活动,就很容易吸引到用户去使用自己的产品。这是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靠着野蛮争夺,就很容易获取市场。

那人口红利早晚都得到瓶颈啊,中国人口 14 亿,我昨天看微信的月活用户都达到 12 亿了,已经没有什么增长的空间了,包括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月活七八亿,已经遇到了增长的瓶颈。

如果留住用户,在存量市场里争夺用户时间,可能更需要拼服务,拼体验,拼创新,讲究效率,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竞争环境就是这样,都想争第一,都担心掉队,担心被落下,从而失去市场。

在这个效率极高的今天,人们依然在通过压榨劳动者的时间来提高效率,难道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吗?

你们说,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或许,只有再出台一个更强的监管指南,才能让大家从不要靠拼体力,拼熬夜来竞争中脱离出来,从而能够回到同一个速度上来了,那就是:主动监管,重罚免费加班企业,强制员工获得足够休息的时间。

恐怕只剩下这一条路了。因为:竞争可永远都不会消失。

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感觉,它在加班,我不加班,就会被它超越,那我也得加班,那大家一看都加班,我不加班我就被淘汰了,落后了,那可不行,那就大家一起加班,感觉加班才是公司发展的加速度,没有员工的加班,公司就像丢失了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一样。就是这样,整个环境都陷入了病态的死循环中,苦的是加班的人。

唉,感叹一句吧:我们都是可怜的互联网人

也就是这种互联网公司的环境和氛围,让福报论,让 996 永远都不会消失,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呢?我感觉可怜的只能是我们互联网人了。

最后,我再截图摘取「人物」发表的那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可怜的互联网人_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