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主流解决方案实战总结>和<VMware认证体系和生态集>电子书和大家见面了。内容涵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规范组织,边缘市场空间,硬件要求,架构,异构计算、主流玩家和对应解决方案解析。购买过全店打包资料的读者,可在微店留言免费获取下载地址。


据IDC 预测,2015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约60 亿个,预计2025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至270 亿个,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1000 亿台,连接数的急速增长意味着海量数据的产生,全球数据总量预计2020年达到47 个ZB,2025 年达到163 个ZB。


未来超过70% 的数据需要在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边缘计算领域的多样性计算架构、产品与解决方案越发重要。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架构),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边缘计算主流解决方案实战总结_java

根据Gartner报告分析,最近几年,边缘计算已经进入技术炒作高峰去,相信不久将来相关技术和应用将成熟。预计在未来2至5年内成熟的技术包括:边缘人工智能 、 边缘视频分析、5G 、微云、物联网边缘架构和边缘区块链。


边缘计算所有厂商都不想错过这个技术红利期,这导致边缘计算还处于混战状态,厂商和解决方案鱼目混珠。但边缘计算厂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智能安防厂商:聚焦深边场景,IOT接入,实时性,边缘数据转发、分析处理,优势在于在安防行业长期积累,具备算法、推理一体机,设备具有工控机(宽温、室外IP55 标准)环境适应能力。但缺乏云边协同,硬件规格低,软硬难解耦、存储特性弱。

 

2、公有云厂商:聚焦混合云场景,将部分云计算能力推至边缘设备,通过云上软件堆栈吞噬边缘市场;优势在于云边协同、低时延、容器,AR 5G新应用上发力,典型厂商如:AWS、Azure,阿里等。不足点表现在硬件X86 OEM或定制可靠性差、存储特性弱。

 

3、传统IT厂商:聚焦浅边/中心场景,基于传统IT硬件优势,以ISV合作,AI加速,HCI、统一管理切入边缘;聚焦硬件、HCI能力、AI(GPU、NPU)加速优势,主打软硬解耦。但缺乏云边协同、且设备环境参数低于工业标准。

 

一句话总结:深边、浅边场景是智能安防和传统IT主战场,通过盒子优势规避其云边协同、软件服务能力不足;公有云聚焦云中心、浅边市场,以混合云为手段把云软件优势延伸边缘,对边缘设备进行监控、管理。目前边缘市场呈三分天下局面,各家方案能力互补,场景各有偏重。


边缘服务器要满足多种业务诉求、多样性数据的计算需求,必须要支持异构计算。异构计算的核心是多芯片支持,包括CPU、GPU、NPU、NP 等。CPU 包含X86 架构、ARM 架构。

 

ARM 架构的CPU 在终端领域占据绝大部分份额。随着ARM高性能核的不断推出,也可以满足服务器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边缘计算领域,作为数据的第一入口,ARM 架构在终端领域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端边协同,应对海量数据的多样性。
ARM 的多核优势可以更好的应对边缘侧数据的高并发。通用CPU 的对比如下图所示:                       


边缘计算主流解决方案实战总结_java_02

GPU 在视频编解码、并行计算、人工计算有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厂家是NVIDIA、AMD 等。NPU 是神经网络处理器,采用数据驱动并行计算的架构,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厂家有寒武纪、昇腾等,典型厂家如Broadcom、Marvell等。


边缘计算服务器在硬件上兼容PCIE、DDR 等硬件基础规范,保证硬件生态的完整。操作系统有主流CentOS、Kylin、EulerOS等支持,并兼容主流AI 框架,如TensorFlow、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MindSpore 等。


更多边缘计算内容请参阅<缘计算主流解决方案实战总结>电子书,内容涵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规范组织,边缘市场空间,硬件要求,架构,异构计算、主流玩家和对应解决方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