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TCP连接
TCP进行传输之间要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这个连接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有一根电线连接,而是应用端两个应用,在逻辑上是已经建立连接了。
TCP 不需要传输的时候会进行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持续连接:在传输过程中一直保持连接,直到没有数据可以传输。
非持续连接:指传输完一组数据就断开连接,在传输就要建立新的连接。
3.5.2 TCP报文段结构
源端口号 |
目的端口号 |
|||||||
序号 |
||||||||
确认号 |
||||||||
首部长度 |
保留未用 |
URG |
ACK |
PSH |
RST |
SYN |
FIN |
接收窗口 |
因特网检验和 |
紧急数据指针 |
|||||||
选项 |
||||||||
数据 |
||||||||
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略
序号:就是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例如总共1000位,成2个报文段,第一个报文段序号是0, 第二个报文段序号是500
确认号:表示N之前的字段全部接收到了
首部长度:4比特,通常首部长度20个字节。20 * 8bit,本来应该是24个字节,但是选 项字段一般为空,所以就是20个字节。
URG:标记是否紧急
ACK:确认bit
PSH:被标记,表示接收方应该立即提交给上层数据
RST,SYN,FIN:用于连接的创建和拆除,RST表示连接重置,SYN表示建立连接,FIN表示关闭连接
接收窗口:用于流量控制,表示接收方愿意接受的字节数量
因特网检验和:用于差错检验
紧急数据指针:指出紧急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
3.5.4 可靠数据传输
TCP在IP不可靠的尽力而为服务商创建里一种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TCP保证从接收缓存中都取出来的数据都是无损坏,无间隔,非冗余,按序的数据流。
一些有趣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
A的报文段序号是92,向B发送了8个字节,那么B应该向A传输ACK(100)表示100以前的报文段收到了,但是B的确认报文丢了,那么A就以为B没收到,所以A就又重现发送了一边数据,造成了数据冗余。
第二种情况:
A连续发送两个报文段给B,第一个报文段序号是92,发送了8个字节,第二个报文段序号是100,发送了20个字节,都完好无损的到达了B,那么第一个报文段的确认号应该是100,第二个应该是120,假设两个回传的确认报文都超时了,A就以为B没收到,所以重传,当A重传序号92的报文段并重启定时器,此时第二个报文(120)的确认报文到了,那么第二个报文就不会被重传。
第三种情况:
和第二种情况一样,在准备重传的时候,第二个报文的确认报文到了,那么两个报文都不会被重传。
超时间隔加倍
实际上就是超时之后,扩大了确认超时的限制。
快速重传
像前面说到的,如果等不到确认报文才开始准备重传,这样会大大增加时延。
快速重传采取的判断丢包的措施是:
如果接收方收到三个冗余ACK(N)即判断丢包了,就立即重传第一个没被确认的报文。
原因:假设A向B发送 n – 1, n, n + 1, n + 2,并且已经收到n – 1
不丢包的情况:
B接收报文的顺序有以下可能:
n – 1, n, n + 1, n + 2;
A收到1次ACK(n);
n – 1, n, n + 1, n + 2;
A收到1次ACK(n);
n – 1, n + 1, n, n + 2
A收到两次ACK(n);
n – 1, n + 1, n + 2, n
A收到三次ACK(n);
n – 1, n + 2, n, n + 1
A收到两次ACK(n);
n – 1, n + 2, n + 1, n
A收到三次ACK(n);
抛去第一种按序到达,乱序到达并且收到3次ACK(n)的概率是2 / 5 = 40%
然后是丢包的情况:
不管什么顺序到达,都会收到3次ACK(n),概率是100%;
虽然收到三次ACK(n)不一定是丢包造成的,但是丢包一定会收到三次ACK(n),两次可能是乱序造成的,三次可能是丢包造成的,四次更可能是丢包造成的但是时延太多,所以就取三次。
是回退N步(GBK)还是选择重传(SR):
TCP作为GBK和SR的混合体,视情况选择两种协议
3.5.5流量控制
接收方维护一个接收窗口(rwnd)的变量来提供流量控制。
假设A通过一条TCP连接,向B发送一个大文件,那么B会为此次连接分配一个缓存,用RcvBuffer表示。
定义两个变量:
LastByteRead:表示应用程序从缓存中读取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
LastByteRcvd:表示接收到数据的最后一个编号
灰色:表示已经读取的部分
深灰色:表示已经缓存,但是没有读取的元素
那么LastByteRead就是A所在的位置,LastByteRcvd就是B所在的位置。
由于TCP不允许缓存溢出,所以LastByteRcvd – LastByteRead <= RcvBuffer。接收窗口那么就只能接收剩余空间了,rwnd <= RcvBuffer – (LastByteRcvd – LastByteRead)。
因此rwnd是进行动态维护的。
还有一个小问题:
假设B的缓存已经满了,即rwnd = 0,所以B的应用程序要清空缓存,但是A并
不知道B有了新的缓存了,所以不会再发送数据,就造成了拥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TCP规范中要求:当主机B接收窗口为0的时候,主机A继续发送一个只含1个字节 的报文段,这个字节被B接收,并清空缓存。
UDP是不提供流量控制的,UDP通常将数据添加到相应套接字“前面”的一个有限大小的缓存中,如果进程读取的不够快,那么缓存就会溢出,并且将丢失报文段。
3.5.6TCP连接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A想向B传输可靠数据,所以要向B建立一条TCP连接。
- A向B发送一个特殊的TCP报文,SYN字段被置1表示要建立连接,称为SYN报文段,然后随机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client_isn),放在SYN报文段的序号字段中。封装到IP数据报中,并发送给B。
- B收到来自A的SYN报文段,为TCP分配缓存和变量,并向A发送SYN报文,确认号为client_isn + 1 ,并且随机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server_isn)放到SYN报文段的序列号字段。
注意前两次报文都是不携带应用数据的。
3. A收到B的确认报文(,此时已经建立连接),A为TCP分配缓存和变量,然后再给B发送一个报文,SYN标志位置0,确认字段为server_isn + 1。
客户端TCP状态序列:
初始TCP客户端处于CLOSED状态。
打开连接:
①:客户的应用程序发起一个新的TCP连接,引起客户中的TCP向服务器中的TCP发送一个SYN报文段,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T状态
②:收到服务器发来的ACK确认报文段之后进入ESTABLISHED状态(建立连接),此时TCP客户就能发送和接受包含有效载荷数据的TCP报文段了
关闭连接:
③:客户端TCP发送一个带有FIN标置为1的报文段,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状态。
④: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ACK确认报文段,客户端进入FIN_WAIT_2状态。
⑤:当客户端处于FIN_WAIT_2状态时,客户端等待服务器发送的FIN报文段,收到FIN报文段,确认后,并进入TIME_WAIT。
⑥:如果ACK报文丢失,那么TIME_WAIT状态会使TCP客户端重传最后的确认报文段
最后连接正式关闭,客户端所有资源被释放。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两次已经建立连接了,为什么还要第三次?
谢仁希《计算机网络》看到的,为了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传到服务端造成错误,例如一个第一次握手的报文因为拥塞或者各种原因超时了,即发送端发送了另外的请求报文,那么超时的这个报文就失效了,如果这个报文又传到了服务端,如果只经过两次握手的话,那么就可以建立连接,但是这个连接是不需要的,所以就造成了浪费。
四次挥手释放连接:
- 首先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报文并且FIN置1。
- 当接收方收到报文,返回ACK确认报文。
- 接收方再发送一个报文FIN置1
- 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ACK确认报文
- 用于此次连接的所有资源被释放
服务器端TCO状态序列:
建立连接:
① :服务器应用程序创建一个监听套接字,进入LISTEN状态
② :接收SYN并且发送SYN&ACK进入SYN_RVCD的状态
③ :接收ACK,等待发送方的数据,进入ESTABLISHED状态
释放链接:
④ :接收FIN发送ACK,进入CLOSE_WAIT状态
⑤ :发送FIN,进入LAST_ACK状态
⑥ :接收ACK不发送,关闭连接
为什么进行四次挥手?
TCP是双工通信,一方收到FIN报文的时候,只是说明没有接收的报文了,还是可以发送的,一方发送了FIN报文,处于FIN_wait1状态,但收到对方确认的ACK报文的时候进入FIN_wait2状态,此时处于半断开。因为是双工通信,所以可能一方想断开,但是另一方还有数据要传输,要等一会在断开,所以进行四次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