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秦皇岛秦冶集团公司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历经大型冶金装备国产化、冶金环保节能设备技术研发成长、冶金设备领域拓展、设备大型智能集成化、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运营等时期。集团涉及冶金装备制造及服务、优质高端大中型铸造产品、钢铁冶金工程总包及服务、资本运营及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是秦冶集团主营业务板块的全资公司。


    秦冶产品族有:BF.T?®(BCQS) 大型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冶金阀门全系列、冶金车辆(混铁车) 全系列、焦化(CDQ)工程及成套设备、环保工程、电气控制柜、高端铸钢件、大型钢结构件、管道密封件、冶金工程项目等大类 ;产品已覆盖钢铁冶金、焦化、冶炼、冶金工矿运输、冶金工程建设等。


    近几年,正向着炼铁系统冶金阀门功能承包服务、炉顶系统或溜槽功能承包服务、工程设备成套供应、海内外钢铁冶金工程总包服务迈进。承接了土耳其450m3高炉、越南450m3高炉、越南102平烧结机(2套)、90平米烧结机、越南和发二期从设计到达产的50万吨/年EPC总包、印度尼西亚古龙150平米烧结、580m3高炉铁前工程总包管理、越南和发三期从设计到达产的80万吨/年EPC总包等国外冶金工程的总承包服务。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

    图1 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应用总体现状

    

    秦冶公司2004年下半年起实施用友进销存管理系统。随着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QINYE品牌得到客户认可,公司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公司高层清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公司整体实力的必要手段。2007年以新厂搬迁为契机,公司构建初具规模的网络系统,先后投资建立了OA协同办公系统、ERP系统、PDM系统,自主开发MES管理系统,后根据安全性考虑,又实施了加密系统、IMC准入系统,目前已形成了功能完备、技术领先的企业网络平台。公司PDM经历一年时间,搭建了企业级的PDM数据库的,目前整套图纸数据存档2300余套,通用件数据29种,340余套,标准件7大类,自制件4大类,54小类。


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应用总体现状

    

    1、项目背景介绍


    公司属于装备制造企业,面向订单的设计制造方式,公司多年的发展累积了大量的电子化的技术数据,图纸修改、借用关系复杂,版本更新难以控制,换图时容易发生错误,需要加强改图换图控制,尤其自2010年上线ERP项目起,就面临着手工整理技术BOM导致工作量增加、如何打通设计——工艺——ERP集成——生产数据准备流程,如何使企业的研发体系更进一步的提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所以改善和提高现有的应用工具和手段,实现统一集中管理、沉淀和累积 企业智力资源成为必然的趋势。


    2、项目目标及实施原则


    项目目标:

    通过构建系统PDM、CAPP、ERP为基础的数据平台,逐步提高对外部市场、技术、行业信息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有效地降低了制造和管理费用。解决ERP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设计、工艺标准化水平低,数据分散存储,生产灵活多变带来的操作困难。实现图纸信息共享,为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工作的推行搭建了管理平台。


    实施原则与方法:

    项目进度控制按部门、项目分别进行。通过软件厂商的产品推介、客户案例实地考察以及两轮的评标、议标,通过综合评定软件的市场成熟度、实施成功概率、价格等因素,最终选用北京数码大方的PDM软件,软件满足160个客户端同时在线使用。


    3、项目实施与应用情况详细介绍

    公司的所有产品,其结构一般都由多个零部件构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其构成各不相同,但相同系列产品的材料及零部件也有相同的地方。例如,大型铸锻件的铸造具有的相同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等。


    产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多种型号并行开发;

  •     多种状态交替生产批次及技术状态多;

  •     生产组织管理复杂,各承担单位研制的型号较多,处于多型号、多批次状态共存的情况;

  •     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错和高度集成产品密集度高,产品研发中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知识应用,对产品知PDM技术在公司的应用与实施知识积累要求高;

  •     系统复杂、技术难度高,研制周期紧,批量小,产品研发重复性小。


    应用情况如下:

    1)提升流程规范和部门协作

    公司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采用部门负责和任务部门协作方式,产品研制和生产是以设计图纸,反馈、生产计划和派工单的方式下达要求。各部门内部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有着严格的评审流程管理。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_02

    图2 通用文档管理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_03

    图3 图纸目录树-图纸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_04

    图4 图纸目录树-工艺


    公司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模式为面向定单的研发及设计,生产向面向销售设计的研发、生产转变,以公司客户定单生产为主。定单产品的特点是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设计部门设有专门技术人员从事定单产品改型设计,准备周期较短,但设计工作量大,并且受各部门配合畅通与否的影响较大;内部研究需要设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按产品分类,由相关设计室负责技术开发完成,产品研制周期较长,质量控制严格。


人员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方面,人员组织机构设计部门是公司业务的重中之重,此次PDM项目实施主要以公司设计部门为主,在设计方面存在大量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问题,是本次PDM项目实施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公司产品设计相关部门负责产品的设计、工艺等;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产品质量、数据管理、资料管理、备份、打印等;信息化中心室负责数据库和网络的构建PDM技术在秦冶重工的应用与实施。


    另外,还涉及其它相关部门如调度中心负责项目计划的上报,工艺部负责工艺设计,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装配和包装等。

    各部门人员角色以部门和岗位制定职责,需相应授权才能看到相关数据。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_05

    图5 权限查看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_06

    图6 人员权限管理


    通过建立部门工作流程和整体业务流程,实现了由设计所长下任务给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再安排主管设计师进行设计。规范了设计审批流程,编制(设计师)、校核(项目负责人、项目主任)、审查(设计所长或副所长)、 工艺设计和检查(工艺部)、标准化检查(技术管理办公室)、审定、质量会签、批准(所长)一系列技术规范管理。

    精选案例 | 秦冶重工PDM系统的应用实施_java_07 

    图7 设计流程审批


    2)建立了统一的原材料、通用件库,减少BOM和设计的重复率:

    此次实施PDM项目,建立了全公司各研究所统一的通用件库,将车轮组、轴承密封组、轴端密封组、制动器、液压系统、转向架等组件进行了树状结构化设计,最终实现了整体装配件的树状结构化管理,此次通用件整理,将公司的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率提高了26%。


    3)对各产品的技术反馈进行了统一存储和版本控制。

    对产品变更的范围、影响进行明确判断和跟踪管理。大大降低产品变更的随意性,加强权限管控,抛弃纸板变更单,进行电子变更的发放,专业协同效率提升32%,沟通成本降低35%。


    4、效益分析

    此系统推动了公司图纸信息、技术反馈信息等重要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尤其是编码规则、码系优化工作,简化了图纸流转过程中的操作量,节约了时间成本。


  •     建立起研发企业良好的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产品数据和图纸报表的结构化、可视化管理,设计、工艺、生产等系统统一平台;

  •     规范产品数据源头,实现图纸的版本控制与管理,设计变更有痕迹,可追溯,避免重复错误;

  •     规范物料清单的编制和使用;

  •     规范产品研发流程,业务流程标准化、电子化管理使操作更加标准和规范、简单、高效;

  •     产品结构和图纸文档通过PDM权限控制管理,更加安全可靠;

  •     产品零部件系列化设计和管理,便于定义通用的标准,以此展开标准化设计;

  •     实现了企业数据积累和管理,将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设计知识、设计经验、设计模型都集成到了PDM平台上,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目的;

  •     提供了CAD/PDM/ERP等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平台,打通了上下游数据链。


未来发展规划

    

    下一步公司总体信息化规划重点为PDM系统实施成果得到体现,将产品数据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和高效检索。


  •     为所有参与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的系统平台,使所有参与研发、审核、生产、销售和维护等人员在整个信息生命周期中自由共享和传递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授权数据;

  •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和上市周期,增强企业竞争力;

  •     有效集成CAX,ERP,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BOM和CAPP等应用系统;

  •     支持与产品相关的协作研发、管理、分发和使用产品定义信息;

  •     进行PDM、CAPP、ERP数据集成;

  •     整合所有管理信息,形成完整信息化管理体系;

  •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型,做到岗位分工明确,业务交叉、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