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被大家所熟知并开始广泛的研究讨论应该是在现在的5G阶段。NOMA虽然是一种新的技术,但是非正交的概念其实很早就被提出,且在3G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

NOMA的前世今生_java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NOMA技术融合了一些3G和4G的技术和思想。首先,NOMA的子信道传输依然采用4G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子信道之间是相互正交的,互不干扰。但区别在于其一个子信道的资源不再只分配给一个用户,而是由多个用户所共享。其次,接收端所采用的SIC技术最初是在3G中所用到的。那么,NOMA作为面向5G提出的这样一个新技术,与传统的CDMA(3G)和OFDM(4G)相比,NOMA的性能又有哪些优势呢?

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混叠的, 由于区分用户信道的码之间存在一定的非正交性, 所以接收时利用码的正交性把各个用户的信号分离开来时每个用户都会对其它用户造成干扰,即多址干扰。信号分离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单用户检测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两种。在单用户检测技术中, 每个用户采用匹 配滤波器分别检测出各用户的信号。多用户检测技术是通过一段已知的训练序列,对信道特性(包括多址传播特性等)进行估算,并通过测量各个用户扩频码之间的非正交性,用矩阵求逆方法或迭代法消除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将所有用户的数据正确的恢复出来。

3G的多址技术采用的是直序扩频码分多址(CDMA)技术,采用非正交发送,所有用户共享一个信道,在接收端采用RAKE接收机。这样的非正交传输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远近效应,在3G中,人们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在发送端对距离小区中心比较近的用户进行功率限制,保证在到达接收端每个用户的功率相当。

4G的多址技术采用的是基于OFDM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不同用户之间采用正交传输,所以远近效应没有那么明显,功率控制也不再是必需的了。在链路自适应技术上,4G采用了自适应编码(AMC)技术,可以根据链路状态信息自动调整调制编码方式,从而给用户提供最佳的传输速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用户反馈的链路状态信息CSI。

而与CDMA和OFDMA相比,NOMA可以说兼顾了它们的优点同时也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它们的缺点。NOMA的子信道之间采用正交传输,因此不会存在和3G一样明显的远近效应问题,多址干扰(MAI)问题也没那么严重;同时由于可以不依赖用户反馈的CSI信息,在采用AMC和功率复用技术后,应对各种多变的链路状态更加自如,即使在高速移动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提供很好地速率表现;同一子信道上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跟4G相比,在保证传输速度的同时,可以提高频谱效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此,在3G、4G基础上演进的出的NOMA技术,既属于一种在已有标准上比较容易达成的技术,又属于可以达到高频谱效率的技术,在5G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上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候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