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 日志文件的作用

Innodb 数据表崩溃后,再次启动时,MySQL会扫描日志文件,看哪些记录不在表空间中,对其进行 redo 操作,从而完成数据恢复

Innodb 日志文件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log_file_size 来设置

这个值如果太小,会增加checkpoint,导致刷新磁盘的次数增加,影响数据库性能

如果太大,会让数据恢复过程变慢,便增加了数据库不可用的时间

所以,设置一个合适的日志大小是比较重要的

如何计算出合适的日志大小

思路

设为多大是合适,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有一个经验值,就是设置为一个小时产生的日志量

可以通过命令查看一分钟内产生的日志大小,然后计算得出一小时的大小

计算方法

打开页面信息过滤,只显示含有“sequence”的行,否则信息太多

mysql> pager grep sequence;

查看当前的日志顺序号,就是总的bytes

mysql>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Log sequence number 3836410803
1 row in set (0.00 sec)

休息60秒

mysql> select sleep(60);

再次查看当前的日志顺序号

mysql>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Log sequence number 3838334638
1 row in set (0.00 sec)

关闭页面信息过滤

mysql> nopager;

计算两次查看的日志差值,并从bytes转换长MB

mysql> select (3838334638 - 3836410803) / 1024 / 1024 as MB_per_min;
+------------+
| MB_per_min |
+------------+
| 1.8347120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这样就得出了一分钟内产生的日志大小

影响数据恢复的其他因素

在数据恢复过程中,除了redo,还可能会有 undo(撤销)的操作

例如在一个事务中删除10万行数据,没执行完就崩溃了,当根据日志做恢复时,由于事务并没有提交,便要撤销大量的删除操作,从而延长了数据恢复过程

这就需要在操作数据库时注意,尽量避免大的事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也会减少数据库主从复制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