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uth 2.0规范于2012年发布,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比如:微信、微博、支付宝)对外提供的SDK中,授权部分基本上都是按这个规范来实现的。
OAuth 2.0提供了4种基本的标准授权流程,最为复杂的是Code(授权码)这种类型,流程图如下
上图中有几个术语解释一下:
Resource: 受保护的资源,比如:用户abc在微信上的用户资料(头像,朋友圈之类)
Resource Owner:资源所有人,即:上面讲的用户abc
Client:指第三方应用,比如:微信
Authorization Server:授权服务器,可以理解成微信对外开放的SDK授权API
User-Agent: 用户代理,在一般的互联网应用中,这个通常就是指浏览器
其实这张图中,还隐藏了一个身份:Resource Server资源服务器,即真正提供资源访问接口的服务
整个流程如下:
A: 浏览器(User-Agent)请求第三方应用比如微信(Client)上的资源,这时候还没有access_token,所以微信会请求重定向到认证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
B: 认证服务器这时会呈现出一个授权界面(即:我们经常在手机遇到的微信授权认证界面,告诉用户XXX应用正在请求您在微信上的资料,然后下面有一个"同意授权"的按钮)
C: 用户同意授权后,认证服务器会返回浏览器一个code(本文称为授权码),通俗的理解,相当于浏览器这时候取了一个号(就象我们去银行办业务,大堂经理先给你一个排队号,这个号码并非敏感信息,被其它人知道了, 一般问题也不大),浏览器拿着这个号再去请求微信上的资源
D:再次被重定向到认证服务器,用code来换真正的访问令牌(access_token) (有点类似于银行排到你的号了,你拿这个号去X号柜台真正办理业务,这时人家会让你出示身份证,卡号等敏感信息,只不过在oAuth 2中,这些敏感信息是动态生成,有时效限制的),最终浏览器拿到了access_token
E: 有了access_token,浏览器访问微信上受保护的资源时,资源服务器校验access_token的合法性后,返回用户想要的资源。
注:上面提到的银行取号办理业务,这个示例可能有点牵强,大家主要记住[授权->拿Code->用Code换Access_Token->带着Access_Token访问资源]这一套流程。
下面这张图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除了授权码这种常用流程外,还有一种用户名、密码的流程也被广泛使用,序列图如下:
password模式与code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code换access_token这一步。另外:由于access_token的有效期比较短,为了避免频繁按上述流程重新获取新access_token,oAuth还有一个refresh_token的概念,通常refresh_token过期时间比较长(比如:一周甚至更长),当发现access_token快过期时,可以主动用refresh_token去获取一个新的access_token,序列图如下:
流程搞清楚了,最后谈谈实现,spring-security有一个oAuth2的"插件",可以直接在spring-security的基础上支持oAuth2.0,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pring-projects/spring-security-oauth,项目的/samples/oauth2/下有二个示例,对应oAuth server与oAuth client端,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下。
此外,oschina还有二个国人提供的优秀示例,我已经搬到github上了,地址:
https://github.com/yjmyzz/spring-oauth-server
https://github.com/yjmyzz/spring-oauth-client
不过关于spring-security-oauth2有几点要注意一下:
a)默认access_token的时间非常长,大约是12小时,建议调小
b)在access_token未过期时,多次请求将返回同一个access_token
c)在code模式下,client_secrect在第二步code换access_token时,才需要,第一步申请code不需要
作者:菩提树下的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