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前只知道 reduce 可以拿来做数组求和

但其实 reduce 的功能远不于此  所以在此做个总结

用法

array.reduce(function(accumulator,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initialValue);

  • accumulator: 累加器 即函数上一次调用的返回值。

    第一次的时候为 initialValue || arr[0]

  • currentValue: 数组中函数正在处理的的值。

    第一次的时候 initialValue || arr[1]

  • currentIndex: (可选)数据中正在处理的元素索引

    如果提供了 initialValue 从 0 开始 否则从 1 开始

  • array: (可选)调用 reduce 的数组

  • initialValue: (可选)累加器的初始值。没有时 累加器第一次的值为 currentValue

    注意: 在对没有设置初始值的空数组调用 reduce 方法时会报错。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初始值;[1, 2, 3, 4].reduce(function (accumulator,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  return accumulator + currentValue
}, 10) // 20复制代码
callbackaccumulatorcurrentValuecurrentIndexarrayreturn value
first call10(初始值)1(数组第一个元素)0(有初始值为 0)[1, 2, 3, 4]11
second call1121[1, 2, 3, 4]13
third call1332[1, 2, 3, 4]16
fourth call1643[1, 2, 3, 4]20

使用场景

case1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数组求和

[1, 2, 3, 4].reduce((a, b) => a + b) // 10复制代码

case2

可以将二维数组扁平化

[
  [1, 2],
  [3, 4],
  [5, 6],
].reduce((a, b) => a.concat(b), []) // [1, 2, 3, 4, 5, 6]复制代码

case3

可以计算数组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思路: 初始值设置为{} 用作我们放结果的容器 然后如果容器中有这个元素 就value+1 没有就初始化key

[1, 2, 3, 1, 2, 3, 4].reduce((items, item) => {  if (item in items) {
    items[item]++
  } else {
    items[item] = 1
  }  return items
}, {}) // {1: 2, 2: 2, 3: 2, 4: 1}复制代码

case4

数组去重

// 方法一[  1, 2, 3, 1, 2, 3, 4, 4, 5].reduce((init, current) => {  // 第一次的时候 init为空 将第一个元素push进init 
  // 然后以后每次的current都在init中找是否已经存在相同的元素
  // 没找到就继续push
  if (init.length === 0 || init.indexOf(current) === -1) {
    init.push(current)
  }  return init
}, []) //[1, 2, 3, 4, 5]复制代码
// 方法二[1, 2, 3, 1, 2, 3, 4, 4, 5].sort().reduce((init, current) => {  // 先将数组进行排序
  // 将第一个元素push 进 init
  // 判断以后的每一个元素是否和init中最后一个元素相同
  // 如同不同就继续push
  if (init.length === 0 || init[init.length - 1] !== current) {
    init.push(current)
  }  return init
}, []) //[1, 2, 3, 4, 5]复制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