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的缺陷是MySQL Bug #89126,其主要现象是:在使用很多表的数据库中,执行 create table 会导致数据库崩溃。
缺陷的现象
在MySQL中创建大量表,填满 InnoDB的表定义缓存 (缓存的大小配置参看后文)。
继续执行 create table ...,有一定概率使得MySQL在如下堆栈或类似堆栈崩溃:
缺陷的原理图解
(请将手机横过来查看图解)
缺陷的原理说明
图2,create table ... 向缓存中插入了新的表定义,并持有了表定义的引用,但代码中又将 表定义 释放了。
图3,InnoDB在此时刚好进行缓存回收,回收掉了已经释放的表定义。
图4,create table ... 继续进行,使用了表定义的引用,由于使用了被回收的内存地址,MySQL继而崩溃。
对缺陷的修复:第1步的行为变更为不释放表定义,从而在第2步中表定义不会回收 (目前这个修复方法尚未被官方接受)。
相关的知识点
表定义缓存 (table cache):InnoDB 会对表定义进行缓存,以减少不停读取表定义文件造成的IO压力。
缓存的内部同时维护了两个数据结构:
Hash结构,方便缓存的查找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结构,方便缓存的回收
InnoDB 对缓存进行定时回收,回收策略分为 忙时 和 闲时 两种策略,用于减少回收动作造成的负担。
缓存的容量可临时超过其限制大小。这个设计与定时回收有关。
缓存的容量上限通过参数 table_definition_cache 设置:
参数的最小值是400
默认值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min(400+table_open_cache/2),2000)
配置建议
除非有上万张表,一般建议设置table_definition_cache 值略大于表数量,使缓存能够容纳所有的表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