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环境向好,大数据BI行业发展潜力较大
- 国内BI产商迎来软件国产化和国际化两大重要机遇
- 贸易战和疫情将加快企业转型速度,BI行业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
- 知识付费或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
5G、数据库、云、AI等技术的发展给BI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云BI成为关键趋势
-
自助分析将成为热潮,性能、易用性、数据安全对BI产品至关重要
- 报表式BI在国内仍有不小的需求,自助分析将迎来热潮
-
性能、易用性和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AI+BI仍然处于泡沫期
- 市场竞争出现新的格局,但马太效应依旧明显
1
从宏观环境看BI行业前景
国内的宏观环境是利好BI行业发展的,大数据BI领域前景光明。按照PEST模型,宏观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可以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来分析。本文主要关注与BI相关的各项因素及影响。政策利好,国内BI厂商迎来国产化和国际化双重机遇。从政治环境上来看,国内BI厂商将迎来两大重要机遇——软件国产化、合作国际化。首先,在自主可控的要求和政策红利的引导下,软件国产化是必然趋势。中美贸易战再一次反映出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主可控成为软件产品的关键要求。国家进一步加大软件国产化力度,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国产软件的发展。同时,工信部也成立了国产化小组以及安全可靠(安可)联盟,来加快国产替代的进程并保障国产替代的质量。可以预见,国内BI市场也将逐步国产化,国外产品的进入门槛被进一步抬高,国内优秀的BI产品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另外,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尤其是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让合作共赢的理念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工信部、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围绕一带一路设立了各种专项项目、贷款和基金,大力扶持带有合作属性的企业,这也是国内BI产业寻求更多合作,谋划国际布局,走向世界的好机会。贸易战和疫情进一步催化企业转型需求,数据表明BI行业将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在经济环境层面,各种现象都折射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BI行业也将继续火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受中美贸易战影响,2019年国内经济整体下行,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整体数据来看,国内GDP增速有所放缓,2018和2019年分为为6.7%和6.1%,低于往年。从具体行业来看,出口市场首当其冲,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华为、中兴等科技制造企业被美国制裁,产业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成本提升两大挑战。德勤在《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19年第三季度回顾和展望》报告中也指出,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性影响深远,加上英国脱欧变化多异,欧元区经济持续疲弱,令整体宏观情况加剧。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成为企业谋取长久发展的关键,而这正是BI所擅长的领域。图1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来源:国家统计局就在贸易战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给我国经济带来剧烈的冲击。停工停产带来的是更为直接的损失,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运营节奏被打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餐饮企业的损失更是数以亿计。经此一“疫”,更多的企业将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核心,打造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事实证明,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软件市场与BI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信部《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4%,其中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2.5%,占全行业比重为28.0%。中国软件网旗下海比研究指出,2019年国内BI的市场规模达到42.5亿元,预计2020年增长率约为30.8%,市场规模将达到55.6亿元。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近日对客户的调研数据也表明,疫情过后,近一半企业的数据应用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的需求下,国内BI市场将继续火热。图2 疫情后的企业数据应用需求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知识付费或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社会环境对BI行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文化相关的产物,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逐渐火热的知识付费现象。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当前,BI厂商主要采用的是产品许可证和定制项目型商业模式。随着知识付费逐渐被大众接受,以及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厂商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将进入新的活跃期。在现有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产出与知识服务,按分析模型、按数据分析运营服务、按数据分析量等付费也会成为BI厂商在2020年及以后逐渐尝试的商业模式。5G、数据库、云、AI等技术的发展给BI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云BI成为关键趋势从技术环境上来看,与BI相关的技术主要是数据类的技术。例如产生数据的5G技术,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技术、分析数据的AI技术、支撑数据存储和分析的云技术等。数据技术带来最直观的结果是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类型的丰富,处理速度的加快和准确度的提升,这也给BI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技术融合,进而提供更多新兴数据库的接口,支持更多类型数据的处理,拥有更高的处理性能和准确度,那么BI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强力的支撑,将为更多企业带去数据生产力。在众多新兴技术中,对大数据BI行业影响最大的要属云技术,云BI是大数据BI行业的关键趋势。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企业上云,出台了各类指导政策,我国云技术的发展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依托于政策和技术背景,BI平台上云也是势在必行。需要注意的是,机遇之外,技术环境带来的挑战在于技术的融合与突破存在一定的难度和较高的成本,并且推广落地的时间线也受到用户需求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BI行业在国内有其特有的发展过程,任一环节提前或者滞后都会使得BI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这对BI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和BI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不可小觑的挑战。
2
从用户需求看BI产品方向
在用户需求层面,自助分析将成为热潮,具体到产品功能需求,性能、易用性、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得用户者得天下。战略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曾说过,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宏观环境也是用户需求,只不过其层面更高,且更多的是其他因素带来的间接性需求。回归到用户最直接的诉求,需要从产品层面来聚焦。而用户需求也直接影响着BI产品的方向。从产品类型来看,报表式BI在国内仍有不小的需求,自助分析将迎来热潮报表式BI主要面向IT人员,适用于各类固定样式的报表设计,通常用来呈现业务指标体系,支持的数据量相对不大。由于国内企业对于格式的纠结和坚持,报表式BI在国内仍然占据着不小的市场,大部分企业将其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可以说报表式BI是我国的一个特色需求,是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先行要素。并且报表式 BI也能被业务人员快速学习和掌握,还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展示需求,进行一些简单的即席分析操作,如图表类型的切换、排序、过滤等。例如帆软的FineReport就是国内报表式BI的领导者,得到了众多国内企业的青睐。同时,个人用户和企业业务人员这两类人群的需求将引起自助分析的热潮。数据分析师职位的火爆和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在利用BI工具自由地探索数据。另外,简单灵活、低成本、业务驱动、快速实施等优势也让自助式BI在企业中广受好评。业务人员回归价值本位,通过简单易用的前端分析工具,基于业务理解就能轻松地开展自助式分析,探索数据价值,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可以预见,全民数据分析师的现象将引爆自助分析的热潮。从产品功能来看,性能、易用性和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AI+BI仍然处于泡沫期前面也提到,BI产品功能与数据技术融合的时间线受到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用户需求的影响,因此,我国的BI产品更需要贴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国外咨询机构的预测趋势存在一定的不同,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针对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表明,易用性、稳定性、功能、大数据分析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选型 BI 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图像处理、语音工程和文本分析等功能则是排在最后。同时,知名IT咨询机构Gartner在《2020年分析与BI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将安全性划分为重要功能之一,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需求明显提升。因此,性能、易用性和数据安全将是BI产品最需要关注的功能,针对增强分析、AI+BI模式等智能应用,未来将是主流趋势,但是距离在国内企业的落地与普及仍然存在3~5年的泡沫期。图3 国内企业 BI 与 AI 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来源: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商业智能白皮书1.0》
3
从产品市场看BI厂商竞争
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竞争。综合宏观环境和产品方向的分析,BI市场竞争将出现新的格局,但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导向使得马太效应仍然明显。一方面,利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国内企业尤其大型企业对国产化要求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国内BI市场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可以预见两大现象。一是国产BI品牌地位和规模的提升,二是BI行业将出现更多的新进入者。因此,BI市场的竞争将面临新的格局。但是另一方面,新的竞争格局很有可能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与B2C和C2C等行业属性不同,B2B产品的竞争核心依旧是产品,即便是在互联网巨头或大量资本的支持下,没有较明显的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和用户基础,新创品牌是很难闯出一片天的,早些年大量融资的BI企业目前已显疲软之势。再加上BI产品较高的门槛,那么竞争将很有可能集中体现在尾部企业。在IDC《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追踪报告》中连续两年摘得第一的帆软,其市场领导者地位仍然难以撼动,马太效应将依旧明显。而随着国产化的不断推进,未来SAP、微软等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将被国内的优秀BI产品逐渐替代。图4 2019上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厂商份额
4
结语
在利好的宏观环境、增长的用户需求、以及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BI的巨大潜力将被越来越多地企业熟知、应用,BI将成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而随着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国内BI市场将更加成熟,BI行业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