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企业服务做了一些思考,以下对企业服务的一些感触简单梳理一下:
1、很多项目未达到预期
每年运维大会中会有很多厂商或甲方大牛去分享运维产品或项目经验,通常我会带着打5折的心态去吸收分享中提到的成效,这个习惯是源于这样一个认知:很多项目实施者虽然是一个好的创造者,但不是一个合格的运营者,创造者关注项目是否完成,运营者关注落地,是否为用户带来效益,因为缺少运营者的角色,很多项目成果并未达到预期。
对我提出这个认识有异议的朋友,可以尝试客观的对项目做后评价,或找软件的使用用户沟通使用效果,看看是否存在项目实施者与用户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2、需要产品还是项目
关于产品好还是项目好问题。以前,我觉得,作为甲方,肯定是项目好,做项目,我们可以提需求给厂商,做出来的软件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但,我发现这个认知会有弊端,比如:
你所在企业是不是行业龙头,或地区内的龙头,是否可以作为行业或地区的标杆,如果不龙头,可能你的需求并不能为厂商所重视;
厂商是否与你的思路统一,是否认为你的思路可以打磨他们的软件,你是不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厂商可能也不会重视你的需求;
钱到位吗?现在的人很贵,钱给得少,肯定给你的是差的实施人员,对需求有心无力;
所以,如果上面几点是否定的,那以项目的方式优势就大大减弱。
回到产品的角度,通常来说,产品功能容错性很高,落地效率很快,以输出服务的方式进行合作。同时,以产品思路做企业服务的企业通常是行业领先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往往还会带来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买产品的同时也带来管理上的进步。
同项目优势相反,产品的的劣势是,做产品的企业通常对客户需要比较克制,所以产品的功能通常是某个领域的能用解决方案,而不是100%贴近个体的用户。
从我的经验看,产品虽然在功能上不能100%满足于客户,但他们落地快,功能容错性好,还带来更为先进的工作理念,对于解决某个特定场景问题或工具架构与产品设计能力一般的甲方,选择产品往往成功率会高于项目。当然,具体还需按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3、功能很多,还是功能少而精
关于这个功能多好,还是功能少而精好这个问题,先举一个我使用过的企业服务产品:天旦BPC。这个软件是一个NPM产品,功能不多,准确来讲是很少,从首页、拓扑、拓扑扩展、报文定位,大概就四级的交互拓展,功能相比其它传统运维软件,就是一个小软件。但软件交互界面的小,却给运维日常工作中的“性能监控到问题定位”这个场景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它受到了用户和市场的青睐。
功能多的软件的典型例子是传统大厂的软件,他们软件的产品有很多功能,运维人员需要在这些软件上来回切换页面进行操作,当然如果有一个产品能够包含大部份运维场景,采用一个功能多的软件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是不幸的是,现在大部份软件都只是实现某一个领域的场景。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你是需要一个能覆盖你80%需求,且没有多余功能的小软件;还是要一个具有90%需求,但这90%需求的功能只占软件10%的功能点。也就是说,给你增加10%的需求功能,但是增加了9倍的功能使用复杂度,是否值得你接受。
当然,上面的例子并不能代表功能小而精比功能很多好,只是,同样的价格,功能更多会带来使用复杂性,同样的投入,功能越复杂功能容错性会差一些。
4、企业服务商的格局对服务的影响力
通常一个远光长远、有理想的项目实施者是更愿意与一个有格局的企业服务商合作,这类服务商带来的项目或产品具备更强的扩展性,一方面,这类服务商可以带来引领企业3年或5年建设方向的先进理念,他可以通过长期的项目促进组织运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个人,厂商可以在理念、思维、知识等各个维度的扩展。
格局比较小的企业服务商则通常关注短期效益,这种做法很容易因为项目成本等问题导致项目失败。
所以,甲方项目人员更愿意与一个可以引领未来的企业服务厂商合作,这种合作对于甲方或厂商来说项目收益是长期共赢的。
5、servicenow这样的SAAS化企业服务产品在中国行得通么
前几天,我问了朋友另一个问题“国外大企业为什么愿意用SAAS版的servicenow,不是小企业才青睐SAAS的企业服务吗?”,朋友给我的回答是,“国外企业己经把业务运营数据都放到SAAS上了,何况运维的数据?”。这个回答让我有所触动,所以我尝试收集一下SAAS的优势:
SAAS卖的是服务(如第一点提到的,很多项目都失败了),效果好就用,效果不好就不用,提供多少服务就付多少钱,对于企业来说更合适。
saas产品,可以从后台看到各个用户使用的状况,方便进行软件的整体决策。同时,SAAS产品的变更成本更低,没有版本问题的困惑,这减少了减少产品的运营成本,包括:客户的运营成本,硬件、运维人员、运维管理等等;saas产品的企业服务商的运营成本。
当然,SAAS产品服务能力并不代表比非SAAS好,只是SAAS运营成本的下降,在同样的投入下,企业服务商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力去提高产品本身,提高用户体验,在产品的精度与广度上进行适度的优化。
回到我们用户,买软件是一个主流思想,买软件一方在是数据安全性的担忧,另一方面是软件的自主可控。关于数据安全性,我的高度不够,这里就不做扩展。作为自主管控权,由于甲方通常缺少对软件的再次创造的能力,软件源码买来之后还是需要厂商提供开发支持,所以,买软件获得自主管控权可能成为伪命题。另外,假设一个软件可以一直用下去,通常我们能用多久呢?10年?20年?嗯,可能大概率事件是在3年,5年内就被替代。关于自主管控权更多的是当对软件的一种占有欲,这种占有欲可能会导致运维组织远离了IT服务初衷是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IT服务。也许行业当这种占有欲下降后,基于saas的企业产品可能会在中国兴起。
上述观点,只是我作为甲方视角看企业软件,可能会有不少不足,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