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L和TLS发展历程
SSL/TLS的作用
OpenSSL和HTTPS分别是什么及区别
TLS/SSL 协议通信原理
SSL会话四个阶段
看了上篇文章的阅读量,我知道算法理论对运维同学太不友好了~ 所以果断跳过算法下篇,直接介绍本次的 SSL,TLS,OPENSSL,HTTPS~ 感兴趣的同学自行研究啦
话说,这4个概念都是起源了上次内容介绍的互联网通信安全,要几句话介绍清楚可能就别想了,做技术还是需要板凳坐穿的耐心了。so,今天的文章又是难啃的骨头。打好预防针,我们即刻开始本次内容。
上次内容提到,互联网安全的最终形态是数学。数学家绞尽脑汁发明了很多加密算法,但还需要程序员自己去写工具写程序去调用这些算法,才能实现数据加密。
在WEB化应用中,每家公司都自己开发,生产力不就这样浪费了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有人出来写了一套供大家使用,这就是开源精神嘛。
- TLS和SSL
传输层安全协议(英语: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缩写:TLS),及其前身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缩写:SSL)是一种安全协议,目的是为互联网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保障。
SSL和TLS发展历程
互联网加密通信协议的历史,几乎与互联网一样长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是网景公司(Netscape)设计的主要用于Web的安全传输协议,这种协议在Web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算法由作为网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塔希尔·盖莫尔(Taher Elgamal)编写,所以他被人称为“SSL之父”。
- 1994年,NetScape公司设计了SSL协议(Secure Sockets Layer)的1.0版,但是未发布。
- 1995年,NetScape公司发布SSL 2.0版,很快发现有严重漏洞。
- 1996年,SSL 3.0版问世,得到大规模应用。
- 1999年,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SOC接替NetScape公司,发布了SSL的升级版TLS 1.0版。
- 2006年和2008年,TLS进行了两次升级,分别为TLS 1.1版和TLS 1.2版。最新的变动是2011年TLS 1.2的修订版。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TLS 1.0,接下来是SSL 3.0。但是,主流浏览器都已经实现了TLS 1.2的支持。
SSL/TLS的作用
SSL 是洋文“Secure Sockets Layer”的缩写,中文叫做“安全套接层”。它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网景公司设计的。(顺便插一句,网景公司不光发明了 SSL,还发明了很多 Web 的基础设施——比如“CSS 样式表”和“JS 脚本”)
为啥要发明 SSL 这个协议捏?因为原先互联网上使用的 HTTP 协议是明文的,存在很多缺点——比如传输内容会被偷窥(嗅探)和篡改。发明 SSL 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到了1999年,SSL 因为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事实标准。IETF 就在那年把 SSL 标准化。标准化之后的名称改为 TLS(是“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缩写),中文叫做“传输层安全协议”。
很多相关的文章都把这两者并列称呼(SSL/TLS),因为这两者可以视作同一个东西的不同阶段。
OpenSSL和HTTPS分别是什么及区别
- SSL
SSL是啥?
大家知道我们访问网站的时候,以HTTPS
开头的表示你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经过了加密,这里所使用的加密协议就是SSL
(Secure Sockets Layer
,后来又推出了它的后续版本,改名叫TLS
)。也就是说,把HTTP
协议经过一层SSL
协议进行加密包装,就变成了HTTPS
。当然,SSL/TLS
还用在很多协议中,例如VPN、加密的电子邮件协议等。
- OPENSSL
那么OpenSSL
又是啥?
在SSL
协议中,我们使用了很多密码学手段来保护数据,其中包括对称密码、公钥密码、数字签名、证书、完整性校验、伪随机数生成等。由于这些算法和操作都非常复杂,于是开源社区就开发了一套库,这个库里面提供了很多现成的标准方法,其他开发者只要用正确调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实现SSL
协议中的各种加密/解密操作了。因此,OpenSSL
是一套开源的密码学工具包(open source cryptography toolkit
)
OpenSSL
是一个强大的安全套接字层密码库,囊括主要的密码算法、常用的密钥和证书封装管理功能及 SSL 协议,并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供测试或其他的目的使用。
SSL层
OpenSSL
由三部分组成:
- Libencrpt:加解密库
- Libssl:实现ssl安全通信机制的库
- Openssl:多用途命令行工具
这4个概念了解清楚后,大头戏才刚刚开始。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数据通信原理,现在在应用层和传输中中间夹了一层SSL,那整个通信方式有了哪些变化呢?
TLS/SSL 协议通信原理
SSL会话四个阶段
ssl会话握手
"握手阶段"涉及四次通信,我们一个个来看。需要注意的是,"握手阶段"的所有通信都是明文的 。
- (1)客户端发出请求(ClientHello)
首先,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先向服务器发出加密通信的请求,这被叫做ClientHello请求。在这一步,客户端主要向服务器提供以下信息。
- 支持的协议版本,比如TLS 1.0版。
- 一个客户端生成的随机数,稍后用于生成"对话密钥"。
- 支持的加密方法,比如RSA公钥加密。
- 支持的压缩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发送的信息之中不包括服务器的域名。也就是说,理论上服务器只能包含一个网站,否则会分不清应该向客户端提供哪一个网站的数字证书。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一台服务器只能有一张数字证书的原因。
对于虚拟主机的用户来说,这当然很不方便。2006年,TLS协议加入了一个Server Name Indication
扩展,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供它所请求的域名。
- (2)服务器回应(SeverHello)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向客户端发出回应,这叫做SeverHello。服务器的回应包含以下内容。
- 确认使用的加密通信协议版本,比如TLS 1.0版本。如果浏览器与服务器支持的版本不一致,服务器关闭加密通信。
- 一个服务器生成的随机数,稍后用于生成"对话密钥"。
- 确认使用的加密方法,比如
RSA
公钥加密。 - 服务器证书。
- 索要客户端证书(非必须),银行金融系统会需要,其它很少有网点会索取
除了上面这些信息,如果服务器需要确认客户端的身份,就会再包含一项请求,要求客户端提供"客户端证书"。比如,金融机构往往只允许认证客户连入自己的网络,就会向正式客户提供USB密钥,里面就包含了一张客户端证书。
- (3)客户端回应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回应以后,首先验证服务器证书。如果证书不是可信机构颁布、或者证书中的域名与实际域名不一致、或者证书已经过期,就会向访问者显示一个警告,由其选择是否还要继续通信。如果证书没有问题,客户端就会从证书中取出服务器的公钥。然后,向服务器发送下面三项信息。
- 一个随机数。该随机数用服务器公钥加密,防止被窃听。
- 编码改变通知,表示随后的信息都将用双方商定的加密方法和密钥发送。
- 客户端握手结束通知,表示客户端的握手阶段已经结束。这一项同时也是前面发送的所有内容的hash值,用来供服务器校验。
上面第一项的随机数,是整个握手阶段出现的第三个随机数,又称"pre-master key
"。有了它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同时有了三个随机数,接着双方就用事先商定的加密方法,各自生成本次会话所用的同一把"会话密钥"。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用三个随机数,来生成"会话密钥" ,看如下解释:
"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需要随机数,这样生成的密钥才不会每次都一样。由于SSL协议中证书是静态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引入一种随机因素来保证协商出来的密钥的随机性。对于
RSA
密钥交换算法来说,pre-master-key
本身就是一个随机数,再加上hello
消息中的随机,三个随机数通过一个密钥导出器最终导出一个对称密钥。
Pre-master-key
的存在在于SSL
协议不信任每个主机都能产生完全随机的随机数,如果随机数不随机,那么pre master secret
就有可能被猜出来,那么仅适用pre master secret
作为密钥就不合适了,因此必须引入新的随机因素,那么客户端和服务器加上pre master secret
三个随机数一同生成的密钥就不容易被猜出了,一个伪随机可能完全不随机,可是是三个伪随机就十分接近随机了,每增加一个自由度,随机性增加的可不是一。"
此外,如果前一步,服务器要求客户端证书,客户端会在这一步发送证书及相关信息。
- (4)服务器的最后回应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第三个随机数pre-master key
之后,计算生成本次会话所用的"会话密钥"。然后,向客户端最后发送下面信息。
- 编码改变通知,表示随后的信息都将用双方商定的加密方法和密钥发送。
- 服务器握手结束通知,表示服务器的握手阶段已经结束。这一项同时也是前面发送的所有内容的hash值,用来供客户端校验。
至此,整个握手阶段全部结束。接下来,客户端与服务器进入加密通信,就完全是使用普通的HTTP协议,只不过用"会话密钥"加密内容。
引用官方非常经典的一幅图,值得看10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