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应用标准今日发布,开发者需要知道些什么?
今日,由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带头,联合华为、中兴、小米、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vivo 九大手机厂商共同主办的快应用标准启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一加成为支持快应用的第十家手机厂商,并宣布开放快应用生态及开放平台。
快应用官网:
https://www.quickapp.cn/
什么是快应用?
快应用是指具备 H5 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用户无需下载安装 App,即点即用、互通互联、用完即走,又同时享有原生的用户体验,类似于小米 MIUI 的“直达服务”、金立的“秒开应用”和魅族的“快捷应用”以及 Google 推出的 Instant App。
以上来自官方说法。
其实快应用就是一套系统内置的前端框架,在某些 UI 组件上使用原生 UI 组件。同时,应用在分发上与微信小程序类似,同样需要经过审核。
以下是我们对快应用、微信小程序、PWA 做的一个对比:
重点解读:
-
快应用框架将一些硬件接口如传感器、音量、屏幕亮度等用 JS 封装并开放出来,从而使快应用具备的能力远超小程序与 PWA
-
快应用仅国内安卓厂商支持,虽然号称有 10 亿潜在用户,但首先放弃了 iOS 用户,其次对于三星、LG 等国外品牌安卓手机也不支持,与 PWA 相比局限更大
-
从目前释放的资料来看,快应用不支持 Service Worker 或类似机制,不具备后台运行能力,这让快应用的能力大打折扣,与小程序类似。
-
快应用的初始包大小为 1M,与微信小程序最开始的限制一样,不过微信小程序后来放宽到 4M。
-
快应用由于是对接不同手机厂商的开发平台,因此上线需要在各个平台进行审核,具体上线流程可参考下图。
你除了注册快应用官网账号,还需要有十家平台账号
想起以前的多渠道分发服务
对用户和开发者意味着什么?
首先,对于开发者来说是利好,手机厂商开放了更多渠道,包括应用商店、扫一扫、负一屏、浏览器搜索等,拓宽了触达用户的能力。
对用户来说,无需下载应用就可以使用服务,确实可以更加方便。免安装的确是移动设备上的一个发展趋势。
十大厂商目的何在?
如果说之前手机硬件厂商成立 Android 统一推送联盟 是基于用户和政府的压力,那么这次厂商们联盟更多的是现实的压力,为何这么说呢?这还得从微信小程序说起。
2018 年 1 月中旬,在 微信公开课 PRO 上,张小龙声称微信的用户已达 10 亿,微信小程序的用户数达 1.7 亿,已上线的小程序有 58 万个。微信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操作系统,更因为微信本身的封闭,对于外界来说,它就是一个流量黑洞。
眼看着入口被微信完全把持,手机厂商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联合起来抵抗就顺理成章了。
此次十大硬件厂商组团推出快应用标准,也被认为是反攻“微信小程序”,他们试图夺回在应用分发上的主导权,防止被边缘化。
但官方的说法是移动应用前端化是大势所趋,传统的 App 市场红利逐渐丧失,70% 的分发流量聚集在 0.1% 的 App 上,50% 的用户最近一个月新安装 App 的数量为 0,轻应用和 H5 市场正在崛起,手机硬件厂商面对着转型。而最快和最保险的方式就是依仗着自身在硬件终端上强大的市场份额抢占互联网红利上一杯羹。
快应用能成功吗?
如果你在手机上打开快应用的官网,会发现它没有为移动设备做适配,似乎表明此次快应用标准的发布稍显仓促。
而从快应用开放的一些入口,和不支持后台运行来看,快应用还是难以撼动 App 的地位,只会在特定场景下激活。线下场景可以看做是与微信小程序竞争,但是,微信小程序有官方团队默默的拓展商家,和微信支付一起,已经布局了不少的线下场景,而快应用由于是厂商联合,在这方面反而难以发力。在线上的话由于微信小程序有意限制,这可能是快应用的一个典型场景,如阅读、视频、线上工具和服务等。
从历史上来看,快应用这种形态算不上颠覆,无论是 Firefox OS 还是 YunOS 都有类似的尝试,不过都失败了,但它们在之前有点太超前,而快应用出现的时机很好,开发者和市场都接受了教育,能接受这种应用形态。
不过,对于开发者来说,讨论快应用能不能成功其实意义没那么大,赶紧调研,抢占第一波渠道红利才是正经的。
前端之巅
「前端之巅」是 InfoQ 旗下关注大前端技术的垂直社群。紧跟时代潮流,共享一线技术,欢迎关注。
活动推荐:
PWA、小程序、RN...大前端的下一站在哪里?前端工程师的价值和成长路径是什么?GMTC2018上,来自Google、Facebook、BAT等60+国内外一线前端大牛,将与你面对面探讨大前端领域最新技术趋势和实践,想要升职加薪就快来吧!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