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周 “我读” 分享》第 2 期,离今年 52 期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张小龙:上帝是一个程序员_java

这周,被张小龙的演讲刷屏了。

相比文字版,视频版最完整,看完需要 3 个半小时。

《上帝是一个程序员》这个标题取自视频版中张小龙在谈 “微信的历史” 时的一段话:

所以有的时候我会发现很多的想法,看起来是突如其来的,往往是上帝安排的。我觉得大家珍惜你的每一个突然来临的一个想法,它可能就是你的一个灵感。或者说是,我也不觉得是一个突然的灵感,而是说可能上帝作为一个程序员,他编好了一段程序,在合适的时候会把一个合适的想法放到你的脑袋里面去。但其实并不是说,你在这边等着就可以了,上帝会放一个灵感在你的脑袋里面。


文字版也好,视频版也好,我觉得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看看。

推荐的理由不是说,花了这 3 个半小时,就可以得到张小龙的真传,就可以做出微信这样的产品。

我的出发点在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容易忽略 “水煤电” 这样的基础存在,因为它们在生活中显得太过平常,但是生活离不开它们。

微信的 DAU 已经达到了 10 亿,除了微信,全世界只有 Facebook 达到了这样的量级。说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水煤电”,一点都不为过。

互联网让我们有机会听到微信背后的男人总结微信的 8 年,当然不该错过。

感谢互联网,感谢张小龙。

文字版我们在开发者头条上做了推荐,阅读、点赞的用户不少,感谢大家。


围绕演讲内容展开的文章挺多的,分享几篇我觉得好看的。

一篇来自早期微信团队骨干成员的《十年回忆录 · 阅读空间篇(08.7-11.3)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读完再去看开头我们提到的那段话的后半句会有更深的体会:“但其实并不是说,你在这边等着就可以了,上帝会放一个灵感在你的脑袋里面。


另外一篇来自豌豆荚、轻芒创始人的《张小龙的常识》

文中推荐的几篇文章,都很好看。


8 年的历史,3 个半小时讲完,很多东西一定会被省略掉。结合自己在做的事情去思考,会有新的体会。

条条道路通罗马。

张小龙的常识,我们未必认同。但至少那是一种路径,一种被证明也可行的路径。


演讲最打动我的是最后的部分:

但今天其实我是,就像我刚才说的,更多的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那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当然,自己其实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做出一个 10 亿级的产品,我当然觉得很有成就感。

但是对我来说觉得更加幸运的是,我可以在这个过程里面,把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够体现在产品中,并且成为一个产品的价值观。我觉得这是更加难得的一个事情。

当然内部有很多同事会说我很独裁,那我就认了。

我就说我就是很独裁,因为有很多产品我见过,它们是很民主的,所以有很多领导给它施加意见,然后最后这个产品是没有灵魂的,因为它有很多人格在里面。所以它就内部就会很冲突,会支离破碎。

那我认为一个产品其实需要团队都有一个很强的共同的认知。这样的话才能造出一个东西,它的内在是一致的。

所以我在这里我要特别也感谢一下我们团队,因为平常在工作里面以批评为主,所以我要借这个公开场合来感谢一下我们团队。

并且确实我也为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感到骄傲,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我觉得我们获得了一个微信团队这样一个名称让我觉得特别的骄傲,因为很少有团队会以一个就它的产品来命名,带来称呼是微信团队。

所以不光是我们现在正在在职的同事,我也挺感谢已经离职的,因为最近微信也有很多人离职,那我也特别感谢他们在这个过程里面的参与,并且帮助到微信能够走到今天。


加油,每一位。